聚焦“重点工作攻坚年”述评:济南点燃高质高效引擎“最大推力”

2020-03-24 11:35 济南日报阅读 (130701) 扫描到手机

三大国家级战略的交汇叠加,让济南迈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机遇,从来都是青睐肯奋斗有担当的人,城市亦如此。

  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济南没有因为战“疫”而停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势头。2月12日,全市投资额第一、项目规模第一、生产产值第一的最大体量项目——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城园项目开工。紧接着,一系列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波项目通过网上视频远程签约,大项目、好项目、有前景有潜力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萌发”。这些活跃的动能“因子”,都是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的崭新助力。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风口”、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能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磁场”——2020年,正在“扬起龙头”的济南势必会一鼓作气,实现“重点工作攻坚年”的新突破,站上“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新高点。

济南用足用好创新引领优势,瞄准高端前沿持续发力。(本报记者 陈长礼 摄)

乘势而进高质量发展势如破竹

  济南的“势”,是奋力“扬起龙头”的“势”,是向难而进、向春而行的“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发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28%,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金融、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产业都实现了千亿级以上的规模,全市营收过百亿的工商企业达到25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5万个、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今天的济南,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势如破竹。“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源自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源自冲锋向前、实干担当。实现2020年的奋斗目标,跨进GDP“万亿俱乐部”,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各自战线上鼓足劲头再接再厉,把冲起来的势头保持下去,把跑起来的劲头延续下去,把扬起来的精神头继续下去。

提升能级让产业“脱胎换骨”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在新旧动能转换大趋势下,唯有推动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拉长长板,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高效、焕发新生,推动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做大做强,方能让产业支撑更为强劲有力。提升能级,必须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我们要围绕十大千亿级产业,逐一研究制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的政策措施,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制定鼓励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加快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一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工业APP,为转型升级赋能。

  提升能级,必须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错过了或许就错过一个时代。我们要针对家政、养老、医疗、托幼等不同行业特点,逐一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法律咨询、工业设计、会计审计、人力资本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比如,在发展高端会展方面,济南有良好的基础,应当统筹用好各类场馆资源,积极培育壮大会展服务公司,做大做强会展业。

  提升能级,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济南有“十朵金花”,但规模和效益仍然不够大不够强,每个特色产业都要依托龙头企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集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加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质量可追溯、追溯全链条、监管可控化的智慧监管体系,让农产品吃得放心、安心。

瞄准前沿牵住创新驱动“牛鼻子”

  近年来济南在创新发展上可以说收获颇丰:“电磁驱动”“真空深冷”“固态激光”等5项大科学装置落实落地,一举实现“零”的突破;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实现星地对接;集聚中科院12个院所的“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开工建设;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R&D占比、人才吸引指数均居全省第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创新引领的优势用足用好,瞄准高端前沿持续发力。数字经济是当下的“风口”,我们要重点加快建设中国算谷,以算力开放、数据开放、场景开放、平台开放为基本原则,在技术攻关、集聚企业、建设产业园区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人工智能产业备受各界关注,也是各地竞争的热点,我们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两块牌子,必须用好“金字招牌”,尽早形成溢出效应。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济南已经提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关键是选准突破方向,明确具体路径和推进措施,加快承接一批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平台载体对于加速技术和产业创新十分重要,我们要依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四不像”研发机构和中科院科创城等重大载体平台,构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提高“从0到1”基础研究能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提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只要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就一定能够在竞相发展的大潮中抢得先机、赢得优势。

招引助力增添“近者悦远者来”成色

  今天的济南,令近者悦远者来,“颜值”更高、“气质”更好、“品质”更优,已经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一座投资兴业者信赖的现代之城,一座蓄势待发的希望之城,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资本“看好济南”“选择济南”“扎根济南”。

  一笔新投资就是一股新鲜血液,一个好项目或许就是未来的独角兽,一个大项目或许就是城市新的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济南。具体来说,要紧盯各种可能带来项目的要素:紧盯各类基金,吸引其投资省会企业和项目;紧盯招商公司,合作招引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紧盯省属企业,争取更多省属企业新上项目落户省会;紧盯本地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精准招商;紧盯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紧盯园区招商,用好国际内陆港、国际金融城、化工产业园等载体平台,促进物流、金融、化工等产业集聚发展。

  今天的济南,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优势前所未有、前景前所未有。唯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方能让这座机遇之城真正变为高质高效发展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