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防疫文明行为入法,体现时代进步

2020-03-27 15:27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92934) 扫描到手机

张淳艺

3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提交二审。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要求,包括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内容。(3月26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提交二审,是在全民抗疫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草案二次审议稿在引导市民提高文明素质,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充实了相关条款。“咳嗽遮掩口鼻”“流感须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等拟写进文明新规,让人眼前一亮。痛定思痛,公众开始反思生活习惯。不过,如何走出“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怪圈,有必要以制度的形式将这些好习惯、新风尚固定下来,延续下去。

防疫良习,不仅关乎你我健康,更关乎社会文明。防疫文明行为将纳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由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有助于发挥德法共治的作用,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促进市民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防疫良习入法,有利于引导公众增强文明意识。在法律中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要求,在无形中给公众传递一种信号。这些行为并不只是应对疫情的防护手段,而是一种良好的礼仪和习惯。将来在流感高发季节,或者自身有呼吸道疾病时,戴口罩也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分餐制”、“公筷公勺”被写入法律,则可以进一步消除分歧,凝聚共识。

同时,防疫良习入法有利于发挥激励惩戒作用。去年10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完善有关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等优惠政策成为亮点。可以想见,这一系列激励惩戒措施,将有力提高公众文明卫生素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推动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