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胜奇:汇聚穿越风雨的力量,插进新冠病毒的“心脏”

2020-03-27 17:42 半岛网阅读 (56168)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3月27日讯  自进入重症病房以来,看到一张张战胜病魔露出笑脸的患者,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感到骄傲....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成功救治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主任潘胜奇在日记中写道,“疫情就是命令”。驰援湖北黄冈近二个月,在党中央、各级政府以及山东省援鄂医疗队的正确带领下,在医院后方全力保障、社会群体和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湖北重灾区黄冈实现全部“清零”,给了医疗队所有支援黄冈队员一份心安。在这场空前的疫情中,一次一次穿越风雨的勇气,汇聚成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

千里跃进大别山 打响狙击第一枪

“山东省医疗队”此次支援的是有黄冈“小汤山”之称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中心原计划于今年5月启用,但随着疫情的爆发,不得不临时征用这里集中收治病号。经过山东医疗团队的努力,医疗物资的到位、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一夜之间从一个在建工程,变身为可以接纳患者的医疗中心,见识到了“中国速度”和医疗队“山东力量”。  

1月27日开始,医疗队连夜开荒,进场调整设施设备,清点医疗物资,充分做好了战“疫”的先期准备。1月28日晚,经过30个小时的奋战,两个病区的感染隔离病房改造完成,挺进大别山的疫情“狙击战”正式打响。

初入黄冈,对当地的生活环境与人文特点知之甚少。医疗队多措并举,结合工作环境特点加以创新。作为重症三组组长,潘胜奇深知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及不良后果对医疗救治工作的影响,缜密安排加大练习防护操作,并充分利用空余休息时间,督促大家加紧练习,做好防护,同时迅速掌握当地语言特点。团队的默契配合,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工作期间潘胜奇悉心观察队员的特点与工作方式,主动配合,加快磨合,迅速达成默契。 

                   

院感为基,团队聚力抢救患者

作为青岛市医疗队队长,自出发率领队员奔赴湖北黄冈以来,便时刻铭记肩头的责任,潘胜奇要做的就是带好医疗队青岛这支队伍。带领治疗组认真学习最新新冠肺炎指南和诊疗方案,结合实际,做好每一个病人的救治,努力把治疗的关口前移,防止轻症转为重症,重症转为危重症。院感防控更是重中之重,贯穿工作、生活各个环节,稍有差池,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深感压力巨大,容不得一丝松懈。大家按照医疗队防控要求,不断总结、强化,反复培训,直至形成肌肉记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为了打造团队凝聚力,竭力挽救每一个危重病人的生命,医疗队医护携手、群策群力,打造了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包容的团队氛围,为了救治的共同目标,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成功救治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赴黄冈县市疫区指导疫情救治

为配合黄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加强各县医疗救治水平,提高临床救治能力,山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派出专家前往县级市指导疫情救治。作为专家组成员与山东省胸科医院刘春利主任等专家,先后深入黄梅、武穴、红安县等疫区,提出了具体疫情综合防治指导意见,并及时撰写督导意见,为防止疫情蔓延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时返回驻地已是深夜,次日凌晨又奔赴医院值班,开始新一天的“战斗”。

是战友,更是家人

潘胜奇在医疗队里比较年长,除了是医疗队青岛医疗队的队长和战友,也是他们的“大家长”、“潘大哥”,除了做好防控救治工作,潘胜奇还要为医院、为他们的家人、为他们自己负责。每天在群里了解队员身体状况、班次安排、提醒大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反复叮嘱进入病房的队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强调感染隐患;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困难;每天把治疗经验、感控经验和大家分享,始终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着大家,潘胜奇要把他们平平安安带回青岛。

虽然黄冈的天气湿冷,但是感受到的是医疗队大家庭的温暖和战友们对潘胜奇的照顾。每天收到任宏生主任(山东医疗队危重救治组组长)和战友们的问候,“老兄,身体怎么样?多保重!”。战友的关怀,流淌出家人的温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战友的勉励、家人的支持下,让潘胜奇在黄冈的“抗战”工作充满力量。自进入重症病房以来,看到一张张战胜病魔露出笑脸的患者,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感到骄傲,此次黄冈之行意义非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击疫情以来,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近两个月来,潘胜奇在思想上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无论疫情发展成什么样的态势,医疗队都将时刻听从召唤,穿上白衣战甲,为守护人民的健康奋战到底。

半岛网记者 孙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