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洋女婿捐2万个口罩 为中塞两国钢铁友谊献爱心

2020-03-29 20:01 半岛网阅读 (20871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高芳

家住青岛崂山区的“青岛洋女婿”斯坦季奇是塞尔维亚籍人,2008年来到中国后,先后在青岛中能、昆山FC任执行教练和助理教练。全球疫情爆发后,斯塔季奇和青岛媳妇冯文静自费买了2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捐赠给了祖国塞尔维亚,他说:中国和塞尔维亚是钢铁友谊,我是友谊桥上的一颗小石子。

洋女婿要捐口罩

青岛媳妇:支持!我来张罗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性爆发。3月6日,第一个确诊病例在塞尔维亚出现后,经历过中国疫情发展的斯坦季奇就开始担心起来。因为他71岁的母亲还独自留在塞尔维亚国内,他每天都要和母亲通话,了解母亲的身体状况以及国内的情况。

一周后,塞尔维亚确诊人数翻倍增长。3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在微博一条观看量达到上千万次的视频里,武契奇眼含泪光表示,当下不能寄希望于欧盟,唯一能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斯坦季奇看到这条视频后非常心急,马上就和妻子商量说:我们能为塞尔维亚做些什么。青岛媳妇冯文静立马表态支持丈夫:我们可以捐赠市民最急需的防疫物资,口罩。

于是夫妻二人就为买口罩忙活起来。中文沟通比较方便的青岛媳妇冯文静给了斯坦季奇最大的帮助,为买到质量好的口罩严格把关。她在网上查了四五家大型的口罩厂,打了几十个电话不断沟通联系,颇费了些周折。因为有的口罩厂没有现货,有的口罩厂的货不统一。最后冯文静选定了一家杭州的口罩厂,这家还为口罩配备了全套的质检报告证书。严谨认真的青岛媳妇冯文静只有一个标准:一定要选质量好的口罩。

斯坦季奇10岁的女儿安娜也想为爸爸妈妈帮点忙,她画了很多手抄报,想把这些画放进口罩箱子里。她还和爸爸一起用中文和塞尔维亚文写了“塞尔维亚加油!”的字条放在口罩箱子里。安娜告诉记者:“我想让塞尔维亚的人民一打开口罩箱子,就看到我鼓励的话,把我的心意告诉他们。”安娜拿出一幅她画的画,展示给记者看:画上是一个人正在挥舞拳头,击打一个大病毒。安娜介绍说:“这个人是个中国人,他会中国功夫,他打败了新型冠状病毒。”中国正在击退新型冠状病毒,安娜希望塞尔维亚也早日战胜病毒。

斯坦季奇和女儿安娜放在口罩箱子里的字条,用中文和塞尔维亚文写的:塞尔维亚,加油。

防疫物资整装待发

驻华大使:大半都是中国人匿名捐赠

订完口罩后,怎么运送又成了一个问题。2万个口罩一共是28个箱子,全球疫情期间快递运送的手续比较麻烦,所以斯坦季奇夫妇决定将捐赠物资寄给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请他们帮忙统一运送。

于是,斯坦季奇给大使馆打了电话取得了联系,没想到第二天塞尔维亚驻华大使亲自给斯塔季奇来了电话,感谢他为祖国塞尔维亚捐赠抗疫物资,并邀请他到北京面谈。3月25日斯坦季奇动身来到北京与大使见面,大使为他颁发了捐赠感谢证书,还带斯坦季奇参观了存放捐赠物资的仓库。大使向斯坦季奇介绍说,“这个仓库里的大部分捐赠物资都是中国人捐赠的,很多都是匿名捐赠,我想写感谢信给对方都不知道寄给谁!”

大使的话让斯坦季奇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塞尔维亚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700万人口左右。疫情发生后欧洲一些大的国家都自身难保,小的国家就更加困难了。但是有中国、有这么多中国人民一直都在帮助和支持,塞尔维亚不是孤单的。这种关系就像是亲人一样。”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右一),在北京大使给斯坦季奇颁发感谢信。

中塞建立钢铁友谊

洋女婿:从修路到抗疫,我是见证者

斯坦季奇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对“中国”非常熟悉。离他的家乡奥布雷诺瓦茨两三公里远的地方就有一座大型的中国工厂,数千塞尔维亚人在那里上班工作。这几年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援助项目也非常多。其中由中资企业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就经过他的家乡。“我的家乡奥布雷诺瓦茨是塞尔维亚中部城市,以前从奥布雷诺瓦茨到首都贝尔格莱德仅仅30公里的路,却耗费近1小时的时间。现有的年久失修的双向单车道狭窄局促,车辆经常在这条公路上堵起长队,塞尔维亚的物流运输也因此被严重拖累。去年,全长62.5公里的E763高速公路从奥布雷诺瓦茨到首都的这一段已经顺利通车,是双向四车道,车辆在上面每小时最高能跑到130公里。”

全球疫情爆发后,两国更是守望相助。2月13日,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塞尔维亚总统就已经发声“与中国同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呼吁中国救援的第二天,中国救援物资就飞速抵达了塞尔维亚。中国医疗队也于3月21日抵达。 斯坦季奇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中国的援助飞机周六就到”“中国的救援马上就到,大家要有信心”,诸如这样的新闻成为塞尔维亚电视台每天的头条新闻。“我和很多塞尔维亚朋友视频聊天的时候,朋友们还指着街上戴口罩的行人说:看,中国专家告诉我们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我们都照做了。”

“我觉得在所有的欧洲国家里面,塞尔维亚采纳中国政府建议是最多的,几乎是照单全收。实施的管控政策也很严格,3月17日就开始了宵禁,下午5点到早上5点不能外出。而且塞尔维亚人的家庭观念也是比较强,几代人住在一起的现象比比皆是,彼此之间也有照应。相信在中国的帮助下,塞尔维亚一定能战胜疫情。”斯坦季奇很有信心地说。

口罩捐赠感谢信证书。

声音:

“中国是最安全的地方”

从2008年来到中国,今年是斯坦季奇来中国的第12个年头。青岛已经是斯坦季奇的第二个故乡了。他告诉记者:“我最喜欢吃蛤蜊哈啤酒,丈母娘做的饭太好吃了,尤其是她包的饺子和炒的土豆丝。” 母亲也很喜欢中国,每年都会来青岛度假,母亲喜欢逛波螺油子这样的青岛老街,也很喜欢吃中国菜,像饺子、糖醋鲤鱼都是她的最爱。

斯坦季奇的很多朋友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很热心很实在,也让他慢慢融入了中国。他回忆说,去年在昆明工作期间,他生了一场病住院了,因为妻子在青岛不能陪在他身边,他生病期间都是同事们轮流照顾他,几个同事还排了班整晚给他陪床、送饭,让他非常感动。

斯坦季奇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女儿安娜画的手抄报。

2月份中国疫情爆发的时候,有朋友还问他要不要回塞尔维亚住一段时间,他回答说“中国是最安全的地方”,斯坦季奇告诉记者,“看来我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中国有非常好的医疗应急体系,这在很多国家是不具备的。而且中国不但把中国人民保护得很好,还很有爱心去帮助其他国家。生活在中国让我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