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 :清明祭扫 真情重于“现场”

2020-03-30 08:17 半岛网阅读 (85057) 扫描到手机

文/王学义

东风和煦,杨柳依依,清明节即将来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赏春踏青、感受生命孕育的日子,也是追思先辈、寄托感恩情怀的节气。而今年与以往形势迥异,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全球打响,我国正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不能有任何的松劲。这也注定了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不一样的清明节。

“云祭扫”将成为今年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此首先应该明白,这不是“为云而云”,而是客观形势下的一种“次优选择”。日前,青岛市已发布通告,明确要求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各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继续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活动。倡导通过家庭追思、网上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显而易见,这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保护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疫情防控的大局考虑。相信广大市民可以理解、支持和配合。而且,不光青岛,连日来广东、江苏、甘肃、天津、北京等多地已发文“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大力推广“云祭扫”。

缅怀先人,心胜于形。清明祭祀的真正意义在于一颗诚心、一片真情,而非祭祀的形式。无论采取何种祭祀方式,都是为了表达我们缅怀逝者的心情。就此而言,“云祭扫”无损于清明祭祀的核心意义。相关部门也已说明了路径,可登录相关殡葬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祭扫。此外,市民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写文、发朋友圈等,渠道也足够多元。

事实上,清明祭扫的形式一直都在不断进化。过去,放鞭炮、烧纸钱等落后的祭扫方式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引发山火等。这不仅让清明节变得不“清明”,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面临法律的严惩。据报道,2014年4月5日,市民孙某在即墨某山岭处为其父上坟(私自迁至该处),在燃香、烧纸时引发火灾,救火未果逃离现场。火灾过火面积达831亩,烧死黑松树价值上千万元。此后,孙某投案自首且与被害单位达成和解。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以失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这样的教训可谓沉重。

近年来,在文明祭扫的呼声中,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云祭扫”已经受到了部分市民的追捧。而在当前的疫情之下,“云祭扫”升温也是水到渠成。不妨以此为契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鼓励祭扫形式升级,从“现场”转为“线上”,有利于移风易俗。换言之,不仅疫情之下倡导“云祭扫”,在疫情过后仍然应该保留并进一步拓展,使之成为清明祭扫的一种新风尚。而从长远看来,还应该想方设法,让“云祭扫”更加完善、更具仪式感,使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进一步融合,传承并重塑新的清明文化。

清明祭扫,相比于形式,更应该注重真情。毕竟,疫情防控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守护。而保护好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在即将到来的这个“不一样的清明节”,让我们用指尖触摸思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为抗疫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