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山东段规划出炉 将研究论证黄河以北段复航可行性

2020-04-01 10:4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阅读 (62837) 扫描到手机

31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山东将按照“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创新发展”“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好大运河文化带。

大运河(山东段)地处大运河中枢区段,沿线地区与苏皖豫冀四省交界,是贯通运河南北的重要河段,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遗产,8段河道、15个遗产点入选大运河遗产名录。

按照上述方案,规划大运河(山东段)核心区为运河主河道流经的18个县(市、区);拓展区为沿运5个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辐射区为除核心区和拓展区之外的地域范围,衔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形成核心区引领、拓展区融合、辐射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规划实施期为2020-2035年,展望到2050年。

发展格局上,着力构筑“一条主轴、一个高地、五大片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框架。以大运河核心区为主轴,打造齐鲁文化高地。突出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市五大沿运片区各自文化特色优势,形成对大运河本体的空间支撑。推动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与运河文化的互促共进、并荣共生形成辐射联动的发展格局。

《实施规划》为大运河(山东段)规划四个功能定位:大运河文化交流互鉴先行区,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为载体,用足用好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要平台,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大运河文化保护展示核心区,实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全过程各领域;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优化旅游联盟线路建设,打响“鲁风运河”品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实施规划》在“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一节提出,按照遗产保护相关要求,配合国家黄河以北段复航论证和规划,研究论证黄河以北段全线复航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性。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以聊城、德州段为重点,科学实施必要的航道疏浚、边坡护岸处理、碍航设施改造等,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用水,稳妥推进适宜河段通航,优先实现旅游通航。

此外,黄河以南段航道条件也将优化提升。稳妥推动实现黄河至济宁段通水通航。对济宁以南至江苏省界段,立足既有航道条件,提升南水北调东线输水能力,加快推进济宁至徐州段航道三级升二级工程、湖西航道工程、韩庄和万年闸复线船闸工程、梁济运河梁山至邓楼船闸段复航工程,适时实施台儿庄和微山三线船闸工程,提升标准化、网络化航道建设水平,建成国内领先的内河高等级航道。

延伸阅读:

京杭运河全线复航声音不绝于耳

历史上曾贯通山东,连接京津的京杭大运河,由于黄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积等原因,如今只有山东济宁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如何让京杭运河一路贯穿山东、穿越黄河、直达北京,让京杭大运河重现1800公里水道,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为促大运河全线复航,山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召开多次会议论证。10年前,山东省政府召开加快京杭运河建设与发展工作会议,并出台《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的通知》,2008年批准实施了《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2009年再次召开全省内河港航工作会议,对京杭运河山东段建设与发展进行动员部署;2010年,山东省组织召开了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和“穿黄”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委托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对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河道现状、经济社会、水资源情况作了初步调研;2011年11月,出台《关于贯彻国发〔2011〕2号文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积极推进大运河‘穿黄工程’、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的研究”列为山东省内河水运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7年4月,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曾到枣庄、济宁现场考察京杭运河港航建设发展情况,并在济宁召开全省京杭运河港航建设发展座谈会。2017年9月,京杭运河复航和恢复济宁运河之都地位专题座谈会召开在济宁召开。2018年底,在济南还召开了京杭运河黄河以北航段必要性研究报告会。当时媒体报道,来自山东省交通厅综合规划处、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以及德州、聊城、泰安、济宁等沿黄地市的相关部门,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这意味着京杭运河全线复航山东段,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9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开工,媒体报道称,该工程将开展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小清河与京杭运河连通的前期研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