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加快验放复工复产所需进口原材料

2020-04-05 16:36 半岛网阅读 (70543)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韩小伟

4月5日半岛记者从青岛海关获悉,疫情发生以来,青岛海关发挥商品检验职能作用,精准分析企业诉求,开展实施“便利化、差异化、精准化”措施,加快验放复工复产所需进口原材料,促进工业制成品快速出口通关。

程序“便利化”

2月20日,青岛海关通过传真方式,受理1批山东某乳胶手套公司进口涂料的备案申请。海关技术人员早在接受电话咨询时,即了解到该批涂料是为湖北疫区生产医疗防护用具而紧急进口的生产原料。

青岛海关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利用快速方法进行有害物质的筛查和风险评估,在确认有害物质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后,制发检测报告,并寄送备案证书,同时将检测结果通知厂家,以便生产厂家及时安排生产。整个过程仅用5个工作日,就通过“无接触”办公完成了进口涂料检测、备案等工作,确保进口畅通,保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

疫情期间,企业办理报关手续需传递文本材料存在一定困难和不便,青岛海关充分利用“互联网+”“单一窗口”等平台,开展网上“无接触”办公,鼓励企业通过传真、电子邮件、邮寄方式提交必要文书,开通在线预约查验通道,引导企业网上办结通关业务,实现企业“不见面”办理通关手续。

疫情发生以来,青岛海关累计受理进口涂料备案58批,100%实现“不见面”办理。

检验“差异化”

3月9日,莱芜钢铁集团采购的24.8万吨铁矿石在青岛港卸毕,当天即允许提离。这得益于青岛海关实施的“先放后检”模式。

这一模式下,进口矿石通关放行和实验室检测工作由原来“串行”操作改为“并行”操作,放行周期明显缩短,进口矿石通关放行时间基本就是矿船靠泊及卸货周期,目前约为3天,压缩率达71%。

进口资源能源类商品是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急需原材料,青岛海关对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采取“差异化”检验机制,在强化现场固体废物属性筛查的基础上,对低风险矿产品按照“先放后检”模式快速放行,对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等商品实施“在线取样、就地检测”模式,优先安排安全、环保项目检测等措施实施快速通关。

海关“先放后检”,钢企受益最大。据莱芜钢铁集团反映,现在公司进口铁矿石平均提货时间至少缩短了7天,用货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也减少了资金占用。据其测算,公司全年可节约流动资金准备金2亿元,堆存费用80万元、物流费用60万元。

对港口来说,“先放后检”则提升了港口大宗资源性商品集疏港效率,为矿石吞吐量大港发展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据青岛港反映,铁矿石通关效率提高以后,港口泊位装卸效率和矿石堆场利用率相应提高,港口堆存能力提升了18.2%。

今年第一季度,青岛海关共验放进口资源性商品1.17亿吨,平均每天验放近130万吨,全力保障企业恢复生产所需原料供应。

帮扶“精准化”

3月27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3.39万吨汽油顺利装船出口。在海关帮扶下,这批货物提前24个小时完成了全部通关装船作业手续。

疫情期间,国内成品油消费低迷,成品油库存激增,罐容日趋紧张,青岛海关及时调研炼化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制定疫情期间凭企业合格检测报告实施“边装船、边检测”的快速放行措施,积极协调技术力量加快检测,保障成品油快速通关出口。

仅今年3月份,青岛海关就已快速验放该公司出口汽油4批13.3万吨,货值超过4.5亿元。在有效缓解因疫情影响造成罐容紧张局面的同时,保障了企业安全平稳运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半岛网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