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村民外出务工不便 临沂扶贫车间开进农家院

2020-04-14 10:31 大众日报阅读 (61021) 扫描到手机

纪伟报道 图为沂南县岸堤镇岩路村的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疫情期间,40多名滞留在村的务工人员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麻杰 薛峰

  4月11日,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红光村党员王洪法的农家院里热闹得很。天井里摆上方桌、茶壶与茶杯,院里的两间大瓦房被改造成了食品加工点,每天都坐满了人。北屋里,80岁的村民付贵珍坐在工位上熟练地翘起竹签,将一截截新鲜的鸭肠穿成串。

  “疫情让外出务工的村民滞留在了村里,好在镇上的扶贫车间为大家提供了工作岗位。每天早上冷藏车送来原料,村民在我家进行加工,下午再把成品运走,村民足不出村就挣到了工资。”王洪法是村里的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得知扶贫车间要在村里设置加工点后,免费提供了自家的院子作为工作场所。

两天时间改造了4个加工点

  王洪法口中的扶贫车间,是位于岸堤镇岩路村的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去年7月,该公司总经理张宁在这里投资1200余万元建起了车间与冷库,沂南县又投入了186万元扶贫资金为公司配套建设了办公室与食堂。去年12月24日,公司正式投产,按照扶贫资金使用的政策,张宁每年要拿出15万元的利润作为贫困户的扶贫资产分红。但公司营业了不到一个月,疫情让生产活动停滞。

  正月十六,企业复工复产提上日程,张宁便带领团队回到厂区,筹备复工事宜,但两个难题摆在面前:其一,防疫物资来不及到位,聚集性的生产加工无法实现;其二,各村的防疫隔离还没有完全放开,村民外出不便,企业用工无法满足。

  “贫困户要保障收益、村民要增加收入、企业也要发展,既然村民出不了村,那我们就把扶贫车间搬到村里去。”2月10日,张宁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镇两级负责人,获得了普遍支持。

  岸堤镇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防疫物资,价值12万元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陆续运来,镇政府还为公司的冷藏车办理了临时通行证,便于村企之间转运原料与成品。各村也协调村民,在村里选择合适的场所,严格按照卫生许可标准,将农家院改造成简易的食品加工点,并配合做好消毒工作。张宁又为村里配齐了桌椅案台等生产资料。仅用了两天时间,岸堤镇就有4个村完成了食品加工点改造,并招募村民前来工作。

  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速冻即食产品,投放到4个村的食品加工点主要是将鸭货穿成串,对年龄、体力、技术和文化水平的要求都不高。于是,除了吸纳贫困户和因疫情滞留在村的务工人员来工作,村里的妇女、老人也都争相前来。由于是计件工资,即使只做一天工,张宁也能为村民做到工资日结。红光村村民付贵珍已经80岁,每天的收入也能有40多元,有些熟练工每天能挣150多元。“这几天正好遇上农忙,来的人比较少,预计日产值能有8万多元。前几天人多时,我这个农家院的日产值能有小20万。”王洪法说。

  记者从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虽然目前公司主厂区的产能已经完全恢复了,但设在4个村里的食品加工点仍然为公司贡献了三分之一的产能。“现在公司一共有300多名工人,其中分散在各村的就有100多名。”张宁告诉记者,他们对各个加工点的村民进行严格体温检测,保证生产的安全有序。

家门口有了增收岗

  4月11日,在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主厂区的生产车间里,两米见方的铁桌首尾相连,组成了5条30多米长的生产线,《好日子》的旋律在车间里悠悠飘荡,工人身着防护服与口罩,开足马力生产鸭肠串。

  “穿这个鸭肠串也是很无聊的,有工人说想听歌,我就置办上了。两个大车间,外面这间放歌,有些觉得放歌太吵的在里面,我们这里灵活得很。”走在车间里,张宁不时俯身查看产品质量。

  2月24日,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的主厂区正式复产,周边村民陆续前来做工。“头一个星期有70多人,现在逐渐增加到200人左右,有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滞留在村里的务工人员,甚至还有些没开学的大学生都来了。”张宁告诉记者,“为了奖励企业给十几名贫困户提供工作机会,镇政府还按照每名贫困户奖励1000元的标准给企业发放了奖金。”

  一个多月以来,先后有40多名滞留在村里的务工人员走上公司的生产线。近段时间,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这个数字降到了十几人。“有个大姐原本在临沂市区的一家酒店打工,我们这复工以后,她带着19岁的孩子一块在我们这干,前几天跟我说不打算去临沂打工了,收入差不多,还是选一个离家近的厂子。”张宁说。

  邵倩是潍坊一所高校的学生,由于迟迟无法开学,邵倩也来到了车间。刚开始,张宁安排文化程度较高的邵倩担任生产线负责人,培训后来的工人,随着公司逐步恢复产能,邵倩又回到了工位上做工,日收入过百元。

  岸堤镇柳行岔村村民隽新芹今年已经72岁,每天骑着电动车来车间上班,她的孩子担心老人受累,多次找到张宁,希望张宁能帮着劝劝老人,不要再出村做工。“我们的招工门槛低,为了让周边村民有个增收路子,甚至还有四五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厂子里做工。”张宁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老人们上下班安全,公司专门安排了一辆面包车接送,但老人们为了不给公司添麻烦,甚至开始故意“错峰出行”,“跟老人说8点去村里接,他们一定是7点半到车间,下午说好了5点送他们回家,4点半就见不到人了。”最终,张宁只好买来了一批反光背心,让老人们在上下班的路上穿着。

  据介绍,目前,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也将在岸堤镇开工,建成后将为村民提供近千个家门口的增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