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实地调研 为养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0-05-14 08:21 青岛早报阅读 (200131) 扫描到手机

  青岛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龄化突出的少数城市之一,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3.5万,老龄化率22%,其中80岁以上需要照料服务的高龄人口已超过30万。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自1月27日起,青岛市260家养老机构全部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由于严防严控,17905名入住老人零感染。但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也同时出现了亲人无法探视、服务人员短缺,养老机构经营成本提高等问题。 5月12日,青岛早报记者邀请市人大代表逄玉芳和市政协委员林向峰来到圣德嘉朗颐养中心和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实地调研为疫情过后青岛市养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走访调研

医养结合助力疫情防控

  市人大代表逄玉芳和市政协委员林向峰来到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机视频,看到中心院护区域内的10多位老人在护理员的带领下,打着节拍唱起歌,做老年康复保健操。为了保障老人的健康与安全,中心目前仍采取了严格的探视规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没能跟老人面对面直接交流。常年护理这些老人的护理员常秀芝介绍,这些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智力水平相当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很多家庭来说,照顾失智老人是很大的负担。但在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在专业医生和护理员的照料下,老人们的脸上全都洋溢着笑容。

  “从春节前青岛市出现第一例确诊患者开始,我们就进行封闭式管理,不仅入住的老年人不能回家,他们的亲人不能前来探望,我们的医疗、护理和所有后勤工作人员也都不能回家。”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副院长穆富强介绍,他们所属的青岛圣德医养集团率先开创了“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得益于这种既是养老院又是医院的养老模式,在疫情期间,养老护理工作人员配合专业的医生、护士,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老人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在院内就可以及时治疗。为增强老人的抵抗力,营养师还制作了“抗疫”餐单,保证每日新鲜蔬菜、各类水果、奶制品、饮用水等的足量摄入。

  此外,他们还非常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由于没有家属前来探望,不少老人出现了情绪波动。圣德工作人员实行了“分包制”,每个人负责对应老人的心理疏导,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让老人们天天与家属在网上见面,大大缓解了老人们的思亲之情。此外,每天上午和下午,他们都会组织老人们参加活动,唱拍手歌、做手工、做游戏。

战胜疫情明天会更好

  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青岛市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一次大考。

  记者了解到,1月27日起,青岛市260家养老机构全部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近两个月后,养老机构才陆续允许家属进行预约探望,由于严防严控,全市17905名入住老人零感染。目前,预约探望开放后,为了老人的安全,养老机构目前还是提倡家属同老年人之间利用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心理关爱。需到养老机构探访的家属,需要提前2天进行预约,探访人员持绿色“健康码”,经过测温后才能进入。原则上每次探访的家属不超过2人,每次探访不超过30分钟,而且家属要在养老机构安排相对独立的家属探访区域。

  市人大代表逄玉芳和市政协委员林向峰通过走访发现,面对疫情的冲击,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受到的首要影响就是收入减少。以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疫情期间基本处于关停的状态。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停止接收新入住老人,春节期间又有许多老人回家过节,不能返院。受这些因素影响,民办养老机构没有新的服务对象,收入减少。疫情发生后,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封闭管理期间,护理员普遍处于长期在岗状态,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同步大增。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支出增加。春节期间人工薪酬(包括疫情期间的特殊补贴)、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购置方面的开支增幅较快。青岛市为支持养老服务行业加强疫情防控、克服经营困难,从发放补贴、减免社保、减免缓缴房租等七个方面支持养老行业稳定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人大代表逄玉芳和市政协委员林向峰走访的圣德嘉朗颐养中心逆势开业。圣德嘉朗颐养中心推动“医、养、康、护”相结合的“医养结合”3.0服务模式,由老年公寓、老年病医院和护理中心组成,24小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轮值,满足老人对健康监测的需求,入住长者还可享受到健康管家、慢病管理、医疗康复等有效、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与全国知名专家达成合作,为长者开设绿色诊疗通道。这种全方位、专业化、便捷化的“医养结合”3.0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长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作为岛城又一家高端养老服务机构,选择此时开业,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受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化,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空巢独居老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安全的生活环境。长期以来,制约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一大因素是服务品质难以得到老人及家属的信任,而这次的封闭管理,抗击疫情的这个胜仗,让有实力的养老机构有机会证明自己,赢得了家属的信任,也让更多的市民放心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里接受服务。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开业,就是相信战胜疫情后,青岛市的养老产业明天会更好。

养老产业硕果累累

近年来,青岛市养老产业迅速发展,养老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登记养老机构230家,总床位6.8万张,千名老人床位数37.5张,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民办养老机构分别占机构数和床位数的89%和76%,成为养老行业的主力军,涌现出圣德等一批知名养老品牌。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46个、农村幸福院317个,助老大食堂480个,办理民非登记和备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分别为183个、860个。

青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

市人大代表 逄玉芳

把“健康管理”放在更重要位置

从事多年社区工作的逄玉芳在此次走访调研后建议,在疫情过去后,养老行业从业人员要把入住老人的“健康管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对于未来行业发展走向做好预判,提供独具特色、有品质、更健康的养老服务。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于外来病毒的抵抗力逐渐下降,而养老机构内的老人大多都患有基础疾病,一旦出现疫情,极易变成群体性感染,这也为全市的养老产业敲响了警钟。 ”逄玉芳说,养老机构从业人员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此次的新冠疫情,而是要从制度和服务着手,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传染疾病。防止疾病“突袭”高危老年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这需要养老机构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外,加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做到可评估、可干预。

养老机构是保民生、保基础、保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全社会应该对养老机构的老人给予更多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从长效性、前瞻性和保障性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养老机构给予指导和帮扶。

市政协委员 林向峰

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

“此次疫情让我们对很多社会服务工作进行反思,特别是哈医大的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后,让更多人关注到院内陪护管理的重要性。”林向峰多年来持续关注青岛康护护理产业的发展。他介绍,目前青岛存在护工短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培训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此前,国家卫健委曾发文,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但不属于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从事相应工作。

林向峰表示,他今年的提案内容就是希望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让医院内或者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员在更有效率、更专业、更有组织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让医院病房管理更为有序,为患者的安全做更多更好的服务。

“2020年,期待在护工专业化和信息化方面有更长远的发展。”林向峰说,目前正在推出的护工管理APP,希望为政府提供所有护工在线管理规范,通过信息化实现护工规范管理,并走出青岛,推到全国。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黄飞 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