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品牌之都,面对众多历史机遇“叠加”,用一个又一个攻势夯平发展之路。这里是青春之岛,干事创业的热情激荡着城市发展的大江大河。这里是一个平台,聚合起全球资源,汇集起天下创新创业者...
全力抢占“五大高地”城阳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中央活力区
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
建设启用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瞄准轨交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计划引进深圳(粤港澳)优质投资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3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开工建设4万座的专业足球场……
文/图 半岛记者 李兵 通讯员 王作岩苟小妹
2019年,城阳区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数量增长28%,其中企业增长33%;今年以来,城阳区网签项目65个,总投资达625亿元。2019年,城阳区累计发布了面向2035年的27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3700亿元;今年4月底,又发布了总投资615亿元的77个“新基建”项目,抢抓机遇,以“一业带百业”。
当前,城阳区承载起了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的新使命。推进中央活力区建设,必须同步推进人才、产业、体制、创新等活力“因子”,多个活力点推进,多个强引擎支撑,最终实现全方位的搞活。为做好2020年重点工作,城阳区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聚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奖惩措施“四个要素”,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围绕树立“五个标杆”、全力抢占“五大高地”、重点打造“五个城市活力单元”、勇当“新基建”排头兵、聚焦五项重点工作争一流、各街道重点攻坚事项等六大类,形成了城阳区重点攻坚事项210条、青岛高新区和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22项,向决胜2020发起总攻。
日前,在“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同创伟业、安芙兰等10只基金签约落地城阳,意向投资总规模共达170亿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关键时期,城阳区蓄势待发、击鼓奋战,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握手全球资源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城阳生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是城阳的天赋基因,是城阳最浓厚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色。
早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山东省第一家韩资企业在此落户,城阳先后引进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企业、42个世界500强项目,被誉为“江北出口第一区”。2017年以来,随着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青岛站在了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阳区也担负起山东对日韩开放发展“桥头堡”的时代重任。
秉持开放互联,强化开放协同,2019年,城阳区与日韩12个城市建立官方交流机制,作为县(市区)代表参加了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全国唯一的中日韩商务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公室落户城阳。2019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期间,8个项目现场签约,成立中韩城市发展联盟、中韩(青岛)产业合作联盟,协议额达5.7亿美元;2019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期间,5000余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客流超过10万人次,各类形式交易额达21.6亿元。全方位推进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建设,目前已入驻韩国商协会、企业63家。今年,城阳计划突出“国际客厅”引领,引进韩国、日本企业200家,与日韩城市、商协会建立合作数量倍增,对日韩贸易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利用日韩资年均增长50%,在日韩进出口贸易额和日韩投资上寻求突破,让日韩友城“朋友圈”倍增,地方经贸交流更加活跃,城阳区域品牌力、影响力持续增强,为“中日韩未来合作十年展望”开局之年贡献城阳力量。
抢占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则是要在助力中国足球崛起的同时,瞄准发展足球产业,在继续办好2020“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基础上,高水平举办有重大影响力的笼式足球世界杯、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赛及“广域星空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一系列专业赛事。
而在对内开放方面,城阳区全力抢占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高地,以产业协作为统领,依托深圳企业集聚世界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全力打造对深圳六大产业承载板块。2019年以来,签约青岛科技装备产业园等深圳(粤港澳)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引进创业类国家级高层次专家3人,形成了深圳企业家“群凤来巢”的生动局面,打造了粤港澳优秀企业北上布局青岛的“桥头堡”。
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去年以来,全市功能区试点改革,让城阳区与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为三区协同、相互赋能、一体推进的发展共同体,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全国、全球寻标定位,打造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高峰。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个独一无二的创新平台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区。城阳区作为这些功能区的发展沃土,将主动为功能区打牢发展基座、搞好服务保障,构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功能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功能,加足马力、全速前进,奋力蹚出一条开放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发展
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2019年年初,城阳区把抢占“五大高地”作为全年的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通过全区共同努力,城阳区交出了一份有底蕴、有亮点的成绩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5%、居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1%、居全市第1位,民间投资增长29.3%、居全市第3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0%,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6.7%……这些,无疑都是他们在年初“精准定位”下的工作成果,体现了城阳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开放是城阳的最大机遇,创新是城阳的突出特质,开放创新是城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创新活力,城阳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善,全面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既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双创小镇”、国科健康科技小镇等重量级创新平台,又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200多家特色创新载体,还有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持续加快创新步伐、做强特色产业,城阳区加强政策匹配,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5G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华为、启迪、浪潮等中国行业领军企业已抢滩登陆、布局城阳。
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一列列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完成所有制造工序,如期出厂交付,全面吹响复工号角以来,城阳区的轨道交通产业加速起跑。2019年,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青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本地配套企业200余家,本地配套率48%。引进内外资大项目20个,总投资210亿元。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专班正瞄准5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以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纵向、横向同时发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计划全产业链产值实现1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7%,重点推进项目10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4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0%,全力把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青岛新的重要支柱产业。
今年3月,在城阳区桃源河畔的盐碱地试验田中,数百台现代农业机械同时作业整理土地,不久之后,这5000亩改良土地将全部插上水稻秧苗,直接带动桃源河两岸13000多亩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打造形成令世人瞩目的“盐碱地改良生态+稻作改良产品生态+盐碱地改良后种植生态、改造生态”智慧农业发展应用场景。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加快推进与山东种业集团、国药集团、深圳科速电子等方面的招商引资项目,2020年底前计划完成签约企业30家以上,一方面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和产业技术输出,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国家、上合组织合作国市场,让更多的海水稻走出国门,香飘世界。
当前,“新基建”蓬勃兴起,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城阳争当全市排头兵,各方面工作全面展开。4月底,海信网络科技数字青岛项目、青岛光子5G智慧塔项目、大唐网络青岛机器人总部项目等计划总投资158亿元的10个项目签约落户,城阳抢抓新基建窗口期,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创业就业,发出“勇当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急先锋”的最强音。
2020年,城阳将强化三区产业协同,围绕做强实体经济,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生物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完善产业规划,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实现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
聚力改革攻坚
激发深度化学反应
“我们诚邀广大企业、社会精英在发布会15天内提供意见建议,参与制定《城阳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携手打造‘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引领区。”
4月27日上午,城阳区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发布及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会上,城阳“开门决策”,诚邀“合伙人”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新基建”提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政策等方面的创意,企业出创意,政府来论证,可行即实施,发出“勇当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急先锋”的最强音。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思想开放了、思维活跃了、精神振作了、本领增强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就会强起来,各项事业必定会蓬勃起来。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新主角地位,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企业家的聪明才智、成全企业家的创意创新,城阳常态化实施重大项目资源“阳光发布”,企业出创意、政府来论证、可行即实施。为了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城阳区在政策出台前,进行阳光答辩,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在政策出台后,进行阳光质询,请企业家评判成效,对出台政策不兑现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倒逼惠企政策落实。
城阳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增强动能转换活力,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阳光创投公司,建设创投风投中心,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组建20亿元的阳光科技智能制造基金等5支产业基金,引导金融产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成立阳光城阳控股集团,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争取企业评级达到AA+,年内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争取供热、交通等政府专项债券3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学习借鉴深圳在土地整理、土地出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
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加快推进7个“飞地经济”项目建设。用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擦亮“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服务品牌。推出100个事项“秒批”、400个事项“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85%以上,管住该管的,放开能放的,激活希望的,控制约定的,帮助能帮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让人才和企业家感到舒服的阳光发展生态。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干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攻城不怕坚,攻坚莫畏难。立足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拼下的坚实基础,精准把握疫情之后出现的行业新风口,激发干部身上蕴藏的无限潜力,城阳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决战决胜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向着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