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办实事⑥:基本建成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2020-05-17 12:49 半岛网阅读 (408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韩小伟

  实事内容:

  第六件: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推进“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提质

  16、完成新造林6万亩;全面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义务植树基地5处,开展线上、线下义务植树活动10次以上,提升森林覆盖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17、统筹编制全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规划,启动午山、岘山、老虎山一期等8个郊野(山头)公园绿化提升,建设口袋公园28个、绿道不少于50公里、立体绿化不少于50处,营造良好生态宜居环境。

  18、制定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分类收集设施设置规范等标准,升级改造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2000处,基本建成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镇级终端处置站10处,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村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促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实事解读:

  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市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全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获悉,2020年,青岛市将配合《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制定垃圾分类目录、分类收集设施设置规范等标准,为分类投放、配置分类收集设施等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垃圾投放桶点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升级改造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2000处,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桶点的容器和指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在现有收运线路基础上,重点完善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收运线路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市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布局。

  通过以上工作,形成法规体系基本健全、投放桶点覆盖全市、分类收运线路与分类投放设施相匹配、分类处理能力与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情况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目前,本市市区居民小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打造垃圾分类运输线路719条;万余家餐饮单位、企业食堂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小涧西焚烧二期等终端处理设施陆续运行,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增加5400吨,市区已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在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本市的垃圾投放桶点配置不精细、垃圾收运路线需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能力需要继续提升的问题仍然存在,有必要按照中央、省、市对于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规范提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2017年本市在“选点实验,探索路径”的基础上,2018年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1413个村庄(社区)成片区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9年在全市农村地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截至2019年底累计有4254个村庄(社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占全市村庄(社区)总数的78.7%。2020年,市政府将农村生活分类列为市办实事,确定“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镇级终端处置站10处,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村100个,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推进“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方面,半岛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2020年计划完成造林6万亩。为发动全社会造林,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对标北京、上海、武汉等先进城市,启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开通青岛义务植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计划在全市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搭建更开放的平台,实现绿化共建共享。

  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方面,紧紧围绕市民良好生态环境需求,市园林和林业局坚持问题导向,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园林绿化经验做法,着力解决城区公园绿地偏少,绿地分布不均衡,城市绿化生态功能不足等问题。2020年将统筹编制全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规划,启动午山、岘山、老虎山一期等8个郊野(山头)公园绿化提升,建设口袋公园28个、绿道不少于50公里、立体绿化不少于50处。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园林绿化品质,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