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话里的大故事:从26户到百万人家 回顾青岛电话发展之旅

2020-05-19 20:1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211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如果说,现在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手机无疑是其中关键的一个。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此,半岛记者来到了安徽路5号青岛邮电博物馆,跟随行政总监周宁女士一起,穿越时光,回顾青岛电话发展之旅:从电报到电话,从寻呼机到大哥大,从26户到百万人家……并结合青岛的城市沧桑和变迁,了解一座城,一部电话,一群人的发展成长轨迹。

1901年青岛邮政施工通讯电缆。

时间:1899年到1922年

关键词:公众电话;26户;三位数

安徽路5号,一座哥特式红色建筑,每年旅游季节,游人如织,他们来这里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观摩历时百年的电话机演变历程,并拍照记录下这个时刻。当他们举起手机时,恍惚间,犹如已在时光的隧道中穿梭百余年,光影明暗中,雕刻的是清晰的时代烙印……

一切从头说起。

何为头呢?

是的,还是从清末说起吧。1891年6月14日,青岛建置。而后,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防,彼时的青岛,尚无电话。大洋彼岸,1849年,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了电话;1876年,美国人贝尔申请了专利……

电话尚属新奇物件,青岛邮电真正开启始于大清王朝,据《胶澳志》记载,“我国于1890年春始设邮局于青岛,兼辖青、莱、沂、胶境内之十二分局,雇用邮差分班走递”。当年,为加强北洋大臣、山东巡抚与驻防胶澳清军章高元部的通信联络,清政府在胶澳总兵衙门的杨家村(今天登州路一带)设立了第一个近代通信机构——胶澳电报房,仅有一名电报生,专为清军所用,附设沿海军事电信、沿线驻军与总兵衙门之间通信,标志着青岛邮电的建置。

青岛邮政的发展从雏形到蹒跚起步,与国内的大环境相辅相成,因而也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没有想到,德国列强的入侵彻底改变了邮政发展的态势和格局。

1897年末,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入侵青岛,很快,便在青岛设立了军用电话站,用于总督府机构与青岛要塞军队间的联系。1899年6月,设立公众市内电话局,总督府内设官(军)用电话19部,两处电话系统均为磁石式电话机。“最初的初装用户只有26户,电话号码只有三位数,例如001、002或者012、013等,不一定是这个顺序,但数字是100以内”,周宁女士告诉半岛记者,“虽然当时的年装机费只有20块钱,全年的租费是100块,但是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还是用不起的,所以电话用户非常少。只是一些有钱开公司的,或者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家里才有”。

相较于信件和电报,电话的便利性日渐凸显,所以电话用户在青岛稳步增长。1905年,青岛实装磁石电话120门,1914年公众市内电话容量增加到300门,实装296门;总督府电话容量为150门,实装124门。同时,安设了市内至北九水、沙子口的专用线路,胶济铁路亦设置了铁路专用电话线路。

1914年的硝烟,击碎了德国将青岛建为模范殖民地的计划,日本取而代之,强行侵占青岛,首先占据的重要部门之一就是邮电,这一年留下的数字是:电话用户总容量为45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