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首座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密闭收集站投入使用

2020-05-25 17: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9113) 扫描到手机

大众报业·半岛记者 徐杰

智能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红外线探测、紫外线杀菌、自动除臭、满载报警……5月24日下午,李沧区首座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密闭收集站在湘潭路街道东南渠社区正式启用。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该收集站配备了四分类收集和智能化模块为一体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可满足300-500户居民的日常分类投放需求,同时还具有宣传引导、智能环保、无接触定时投放等多项功能。在此前试运行的15天中,根据收集站内智能称重模块数据统计,小区居民自觉配合垃圾分类率和投放准确率已提升到96%、92%以上。

李沧首座智能标准化垃圾分类收集站投入使用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引导下,家住东南渠小区的张玉秀不到一分钟就把满满一大袋子生活垃圾分别投进了不同的垃圾桶,然后熟练地走到旁边感应式洗手池,洗完手后离开。自5月10日小区的智能标准化垃圾分类收集站试运行以来,这样连贯投放垃圾的动作,已逐渐成为小区319户居民的日常习惯。25日下午,在该收集站正式运行的第一天,记者来到小区看到,紧靠小区门口的收集站外部设计简约明了,内部空间开阔明亮,陆续有居民来此投放垃圾。“以前小区在六七个地方放置了垃圾桶,但环境还是乱糟糟的,现在‘撤桶并点’集中到一个地方了,反而环境整洁了、美丽了,其中就有这个智能化垃圾收集站的功劳。”张玉秀笑着说。

走进收集站,记者看到,感应式洗手区、作业区、冲洗区、工具存放区一目了然,屋顶的换气扇和墙壁上的通风扇不停转动,尽管站内摆放了多个垃圾桶,但几乎没有垃圾的异味。“我们每天定时对垃圾收集站进行消杀,这里面同时还配备了紫外线杀菌器,墙上安装了自动除臭喷淋器、臭氧发生器,尽最大可能保持收集站内干净整洁。”东南渠社区城市管理队队长王瑞坤介绍,作为李沧区首个具备四分类收集和智能化模块为一体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该收集站具备的智能化设施不仅限于此。

“它的智能化程度在全市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王瑞坤带着记者来到站外一处屏幕前,掏出手机向记者进行了演示,在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打开有害垃圾只能回收小程序后,王瑞坤按照语音提示将一块废旧电池投放进了有害垃圾回收箱,紧接着就收到了积分加分的语音提示,“这些加分积累后可以回馈给居民一些小礼物,还可以参与抽奖。”王瑞坤说,旁边用蓝色、绿色、灰色颜色标注的垃圾投放橱窗也是智能的,在上午、下午6点半至8点半时间段内会自动打开和关闭,橱窗铁架上还安装了几个红外线感应器,通过光感识别垃圾并在垃圾投放完成后语音向居民播放感谢话语。

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变为现实

除此之外,该收集站内还设置了智能称重、人体热感性、红外测桶感应、满载报警、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监控等智能系统,并有4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轮流上岗,结合着垃圾分类云信息平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

湘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负责人陈世杰告诉记者,一处收集站可满足300-500户居民的日常分类投放需求,同时具有宣传引导、快速便捷、智能环保、无障碍设施、无接触定时投放等多项功能。自疫情防控形势进入常态化以来,他们全面统筹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任务,将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建设和撤桶并点做为本年度的一项重点工作加速推进,如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陈世杰以东南渠小区这处垃圾收集站为例介绍,在试运行的半个月期间,实现了既定的垃圾分类定点设置、定时投放、分类收运的工作目标。根据垃圾分类指导员和收集站内的智能称重模块数据统计,该小区居民自觉配合垃圾分类率和投放准确率已逐步提升到96%、92%以上;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量分别达到日均95.4公斤、12.9公斤、194.4公斤的水平,在数据的增减变化之间将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设定目标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