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安有支“雷霆特战队” 曾在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

2020-05-30 12:5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2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孙桂东

走进青岛海岸警察支队机动中队就听见一阵阵练兵声,既有基础体能训练,也有警务实战技能、枪械战术训练,还有冷兵器训练,一番热火朝天的练兵氛围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冷热结合”练就忠勇男儿郎

据介绍,这支机动中队由青岛边防支队集体转隶而来,2017年该支队挑选全支队精干力量,将他们打造成了一支英勇善战的钢铁队伍,并取名“雷霆特战队”。

中队长郭凇源介绍说,体能训练是基础,虽然现在队伍处在转隶过渡期,但体能训练一直没有间断,每天下午都要出操,每天一个五公里,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只要是没有极端天气、没有任务,官兵们都会坚持训练。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外,他们每天上午都要在单双杠等器械训练上花功夫,增强自己的肢体力量。

“体能训练不能断,一旦间断恢复就需要很长时间。”郭凇源说,中队还有健身房,大家随时可以加练。

体能训练过后,一组队伍又开始进行枪械战术训练,训练地点选在营区附近的一片老平房区域。训练中模拟有不法分子藏匿在一处平房里,队员们在小巷里呈战术搜索队形,搜索不法分子。

在训练场上,另一组在进行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控制、上铐、搜身、带离一气呵成。排长张家瑞介绍,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是他们一直重点训练的科目,也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实战技能。

训练间,一名队员手中拿着的一把长约70厘米的金属弓弩十分引人注意。据介绍,这把弓弩的有效射程超过100米,最大的优点就是声音小,不见火,在易燃易爆的油库、危化品场所,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枪械之外,我们也会训练使用弓弩、匕首、警棍等传统冷兵器。”郭凇源介绍,根据应急处突任务的不同,他们的训练会选取枪支、弓弩、匕首、警棍盾牌、电击棒等不同的兵器,做到“冷热结合”。

曾在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岸警察支队机动中队作为一支拳头部队,曾多此参与该支队的反偷渡、反走私、反涉毒案件的重大执法行动。

这支队伍中不少人参加了2017年该支队查获一起重大走私成品油案的抓捕行动。小张回忆,抓捕当天他们晚上9点左右到达了抓捕现场附近的一处隐蔽场所。他们所有的车熄火关灯,人员等待指令。9月的天气又热又闷,他们只能开窗通风。

“农村的蚊子战斗力极强”,小张幽默的说,大家都被咬了一身的包。就这样一直等到凌晨12点,时机成熟了才展开抓捕行动。

“开始行动!”凌晨12点,四个抓捕小组同步行动,分别对目标油轮、油罐车辆及人员进行控制,最终当场抓获涉案嫌疑人30人,查扣载油船舶1艘、涉案油罐车14台,当场查获走私柴油500余吨,查证走私柴油2200余吨,涉案价值达1600余万元。

“过程虽然辛苦,但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大家都很欣慰,再苦也是值得。”小张说,他们在参与执法行动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大家都很受益。

除了参加执法行动,近两年他们还参加了青岛上合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他们或成建制、或分散到派出所参加安保任务,出色完成了上级交于的任务。

维和英雄转型执法岗位立新功

中队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班长,他叫杜树华。他曾经是中队的骨干,参加了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如今到了中韩边防派出所,走上了执法岗位。

自2015年3月11日起,杜树华随队来到西非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他们面对埃博拉疫情反复威胁、治安局势复杂多变、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等严峻考验,出色完成了利比里亚“国家独立日”安保、定点驻守、联合巡逻、应急处突和要人警卫等各项维和任务。2015年12月1日,防暴队全体140名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维和期间,非洲暴发了埃博拉病毒疫情,维和防暴队驻扎地格林维尔离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仅仅150公里,而利比里亚400多万人口中,有300多万居住在首都蒙罗维亚周边,由于居住集中,疫情传播非常严重。

在我们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不难想象当时是何等的危险,维和队员不仅要面对社会动乱,还要时刻做好最严密的防护措施,防止病毒感染。

任务结束回国后,杜树华因维和期间工作突出,被荣记个人二等功,并参加了当时的公安边防部队首批执法士官资格考试,取得了执法资格证。

后来,杜树华被挑选到业务量较大的中韩边防派出所工作,成为了一名110巡逻民警,他先后救助走失老人和孩子10余人,多次得到辖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杜树华成为了中队的榜样,大家也都纷纷学习他,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争取尽快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在新的岗位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