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兴里的前世今生:兴衰过往 热闹逐步被拥挤替代

2020-06-03 19: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3330)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张文艳

探访改造完毕的广兴里,遇到四五位前来观看的老居民以及邻居,提及往事,他们滔滔不绝,他们抵达里院的时间不同,因为种种原因会集在了一起:吃百家饭长大的孩童时代,看过电影、听过大鼓书的少年时代,一家五六口挤住在一起的吊铺时代,以及婚后互帮互助的温情时代。

    

    2020广兴里外街景。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热闹仍是广兴里的代名词。和电影比起来,茶社里的演出更吸引人,广兴里有聚仙、玉顺等几家茶社,演出曲艺和戏曲清唱。青岛戏剧家吕铭康先生清楚记得年少时,跑到里院里听西河大鼓、评书、渔鼓的日子,“还有变戏法的,人很多。不过比起劈柴院来,这里的演出档次要低一些,票价也要便宜些,所以像王傻子这样的名角应该没有去演出过”。在青岛市档案馆,我们还可以看到广兴里34号兴隆茶园戏台、以及李同谟说书馆的记载,可见当时演出之繁盛。

 娱乐、购物有了,吃饭必不可少。除了周边的店铺外,广兴里内外还有众多大小饭店。据鲁海先生在《老街故事》中称,其中有一家姓徐的开办的洪兴楼饭店,二层楼,楼下散客,楼上单间。1948年,徐姓店主去了中国香港,仍从事餐饮业,1956年又去了美国,在美国华盛顿开了一家中餐馆叫北京饭店,经营北京烤鸭和鲁菜。后来成了名店,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每周都去进餐,美国联邦调查局还在店内采取了安全措施,并建立了安全通道。小布什当选总统后的庆功宴便在此举行……

广兴里的市场因为生意兴隆,板房越建越多,出现了安全隐患,以至于青岛市工务局多次核查拆除。

“1949年以后,因为使用功能性质变化,特别是公私合营以后,商户减少,广兴里的商业化功能就减弱了,加上产权结构细碎化,房屋很多分配给了老百姓,于是广兴里由商业大楼慢慢变成了居民楼,一群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有了大量的童年的回忆”,金山先生告诉半岛记者。

再往后,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增加吊铺仍不能满足居住需求,院落中间便加盖了大量的棚户,人流拥入增大了广兴里的负荷,宽大的院落逐渐变得狭窄,最终演变成细小的甬道。

十多年前曾经到广兴里走访,一位老人给半岛记者看了她狭小的居住空间,十来平米的屋子里堆满了生活用品,没有地方做饭,只能在廊道上支起炉灶,炊烟袅袅,充满生活的气息,也带来火灾隐患,广兴里发生过火灾,所幸不大。

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走一圈离开,有不少写生的美术学生来过,曾观察他们完成一幅画,画作里的广兴里别有一番沧桑的意味。

如今的广兴里,拆除了违法建筑,面貌一新,焕发生机。只是,百年的沧桑被亮丽的色彩遮挡住了,能够拨开这层历史窗纱的,是青岛的老市民,摄影师,以及关心青岛的其他人士们。良友书坊的臧杰先生出版了《里院之光》系列,用老照片和设计图纸定格了百年前的里院岁月,是对老里院的一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