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山艺海丨刘泰清说书叫好叫座遭到妒忌 险些丧命

2020-06-06 22:1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2825)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1936年间,一个济南的书迷为听到刘泰清说书,好几天没回家。老婆急了:“这些天你跑哪儿去咧?”“上泰安了。”“烧香去啦?”“烧么香,听刘泰清的书去了。”“娘哎,济南有那么多说书的,干么非跑到泰安去听呀?”“废话,他跑泰安说去了,俺不跟着能听得着吗?济南有一个能比上他的,我就不往那跑了!”

这个段子也是赵连甲先生在《求新务实说书人——记已故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一文中引用的,可见刘泰清先生当年是有多红!

刘泰清以演大书为主,他声音刚劲挺拔,唱腔多变,声情并茂,常演的曲目有《五代归宋》《飞龙传》《杨家将》《呼家将》等20部,对传统的人物,进行细致地加工,大小“扣子”渗透在每一回中,使得听众不由得屏住呼吸,紧紧地关注人物命运,因而他的书场是叫座又叫好!

“父亲说的长篇大书,从五代十国说起,一直到三下南唐,历史长、人物多,一般人都不愿意说,很长很累。平均一天说七回,需要一年零两个月才能说完”,后来也是著名西河大鼓艺术家的刘书琴至今仍非常钦佩父亲,“说书是即兴表演,故事情节都在脑子里,这是书胆,行话叫四梁八柱,而其他的语言则必须靠即兴发挥了,所以说大书的演员,不但功底深,还必须悟性好”。

红遍东三省唱木板大鼓的郑焕江,曾说刘泰清先生最能明白听主儿的心思,“一次他说到杨六郎受奸臣王强所骗私自进京探母,白天不敢进城得等晚上了……说到这儿他一指台下:‘那位说了,别等晚上,一过六点该戒严啦!’当场那‘包袱’就响炸了!因为日伪统治时期晚上常戒严,百姓都烦透了,刘泰清把憋在群众心里的话当‘包袱’给抖了出来!”

所以,刘泰清说过,对观众来说“扣子”是拢神的、“包袱”是提神的,“说书的不懂听主儿的心思,一辈子也成不了‘角儿’”。

然而,人红是非多,遭人妒忌的刘泰清还差点丧了命。

刘泰清凭借一张嘴,“养活着包括爷爷奶奶(刘泰清的生母去世后,父亲再娶)、三个叔叔、两个姑姑、八个子女、几个徒弟在内近20口子人”。

只是,动荡的年代,要想安居乐业何其艰难!“父亲当时已经跻身于上层社会,经常收到统治者的各种帖子,为了不被砸场子,不得罪当政者,只能随礼免灾”,刘书琴女士告诉半岛记者,尽管小心翼翼打点各种关系,麻烦还是来了。

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日军抓了一个人,此人诬陷刘泰清,说亲眼看见他藏有八路军的枪支,于是日军涌进刘家,将刘家翻了个底儿朝天,自然毫无所获。不甘心的日军随后将刘泰清抓进了宪兵队。那里是什么地方?凡是被抓进去的,没有几个能活着回来,即便能保全性命,也往往是遍体鳞伤。

吴云喜怕丈夫受委屈,慌忙拿出家里的积蓄,并将值钱的东西拿去变卖,忙着找关系去打点。“我当时整天跟着母亲去求人”,刘书琴女士痛苦地回忆道。

就这样过了一个半月,那天,是1945年的8月15日,终于还是传来了刘泰清即将过堂受审的消息,全家人都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意味着刘泰清可能会面临一场残酷的刑罚折磨。危急时刻,“也就是还差一个人,马上要轮到父亲的时候,突然大喇叭里传来了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参加审理的日本汉奸冲着父亲他们摆摆手说,都走吧!父亲问,不过堂了?汉奸瞪着眼说,都投降了,还过什么堂?”刘书琴笑着说,父亲毫发未损地回来了,家里人都高兴坏了,“他真是太幸运了!”

 一个多月的苦难终于过去了,刘泰清继续打起板儿、敲起鼓,用一张灵巧的嘴,养活着近二十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