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摇号10年 交通拥堵与摇号拥堵难题待解

2020-06-09 13:57 大众报业·大众网阅读 (223451) 扫描到手机

大众网·海报新闻特约记者 宫超 北京报道

“我已经不抱希望了。新增的2万个新能源牌照,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谈及近期北京市新增2万新能源车牌照政策,李群(化名)如此告诉海报新闻记者。

2006年山东大学毕业后,李群来京就业,并于2011年开始摇号,是最早一批参与北京汽车摇号的居民。2010年底,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北京正式进入汽车限购时代。2011年1月26日,北京首轮机动车购车摇号。

10年间,李群经历了成家、购房、生子、孩子上学,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家人,工作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是,摇号10年,屡摇不中,让李群倍感受挫,直至最后自认点背,“佛系看待摇号。”

10年前,北京市实施汽车限购摇号政策的初衷是控制汽车保有量,缓解交通拥堵。但是,10年后的今天,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交通拥堵依然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有大约200万个像李群这样的汽车刚需家庭“望号兴叹”,存在私家出行需求缺口。

交通堵塞令老百姓不满意,购车刚需得不到满足更令老百姓不满意。推行汽车摇号近10年,如何在交通治理和居民购车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对于北京市而言依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10:1到2900:1

“2011年参与摇号,也就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当时确实没有买车的需求。”李群回忆,当时心态放松,但也预估一年时间应该就能中签。

李群当时的这种预估有其合理之处。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1年北京首轮机动车购车摇号共有18万人参与,车辆指标为1.76万个,比例为10.2:1。

但是,中签显然没有李群想象得那么简单,同时其对汽车的需求也在1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2014年小孩出生后,李群再也无法“重在参与”。“小孩那么小,出行、生病、打疫苗等都急需用车,当时是迫切希望赶紧中签,盼着下一期就中。”

这份迫切除了让李群感到焦虑,更逼迫其发动了“规模摇号”。2017年,李群的妻子李娜考出驾照,加入摇号大军。同年,李娜一位同事将自己的编号借由其使用。“也就是说,从2017年起,我们家一共有三个号在摇,当时是希望在两年能摇上。”李娜告诉海报新闻记者。

然而,现实再一次令夫妻二人失望。如今,三个号已经摇了三年,却无一中签。“是真心挺羡慕那些摇个三五年就能中签的,但是也发现像自己一样一期不拉摇10年未中的也大有人在,看来也不只是自己运气差。”时至今日,已经习惯了屡摇不中的李群如此安慰自己。

但是,李群的屡摇不中很难简单用“运气差”来解释。10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首都北京居民购买力大幅提升,同时,严格的限购政策每年释放的牌照数量有限,导致中签率快速下滑。记者查阅相关官方资料发现,10年间,北京常驻人口仅增加了约138万,增长约6.8%。但是参与摇号的人数从2011年第一期的18万,增加到如今的300万以上,中签率由10.2:1一路下滑至2898:1。

“量不达意”的车牌新政

“我想,买彩票也就大概如此吧。所以,现在是被迫重在参与,放松心态。”李娜如今对摇号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哲学”:越信心满满可能永远得不到,看淡些哪天中了就是意外之喜。

李娜之所以这么认为,也源于身边确有意外之喜。2019年,李娜一位刚毕业工作的同事“运气爆棚”,第一个月摇号即中签,但又没钱买车,也没有用车需求,为了留住车牌号便借钱买了辆奇瑞QQ。

谈及为何对政府今年下半年将要新增的2万个新能源汽车指标也不抱希望时,李群认为,2898:1的中签率和100:1的中签率没有实质性区别,车牌新政“量不达意”,仍是“中彩票式”摇号。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北京市对“无车家庭”购车增发2万张牌照是一种进步,但2万个牌照与近200万个“无车家庭”的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同时,增发2万张牌照能够起到拉动消费和满足部分家庭的出行用车需求,但“属于短期的促销费行为”。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建议,在指标配额方面,北京市政府可以更加开放和大胆一些。“此次发放的牌照数量较少,难以对其他限购城市起到较大示范作用” 。

但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撰文认为,北京汽车牌照中签率仅为三千分之一,可以说如同中彩票般的汽车摇号政策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究其根本,是摇号政策无法甄别真实需求的急迫性,形成了摇号的拥堵。”解决交通拥堵,“相比限制号牌,政府还应努力提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例如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科学化的路网改造”。

事实上,杭州在一定程度上为北京交通治理变堵为疏提供了一定借鉴。通过引入城市大脑进行智能化交通管理,曾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堵城”前三的杭州,如今已降至三十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