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长啥样?青岛版“乡村风貌蓝图”新规划征意见

2020-06-11 19: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613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郭振亮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日,青岛在打造美丽村居上有了大动作,《青岛市乡村风貌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青岛市全域6015个行政村有了未来规划的新蓝图,规划目标将分类有序的推进乡村风貌建设,形成“村嵌山海间、乡融田园里”的青岛特色乡村风貌,青岛乡村将规划定位为山东省海韵山光乡村风貌典范、胶东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风貌】五大风貌分区引导重塑青岛美丽村居

意见稿认为,青岛市村庄地区现状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风貌特色突出,但在进行村庄建设时缺乏统筹规划与精细化设计,造成了村庄在整体上表现为整体风貌失序、在个体上表现为地域特征丧失。

针对村庄整体风貌失序问题,规划以五大风貌分区、三大风貌界面进行风貌引导,塑造青岛村庄整体形象;针对村庄地域特征丧失问题,规划以四大风貌类型村庄进行分类控制;村庄风貌改造以六大风貌控制要素为载体进行具体设计。

五大风貌分区从整体上对青岛村庄风貌进行分区控制,形成崂山山海风貌区、滨海特色风貌区、沽河田园风貌区、山地特色风貌区、农耕平原风貌区五大风貌分区,打造特色鲜明、差异明显的乡村地域风貌。 三大风貌界面从整体上对青岛村庄界面风貌进行控制,对滨海一线、沽河沿线、交通干线三大风貌界面提出风貌控制要求,提升沿线村庄风貌的连续性与协调性,为旅游人群和过境人群展示出风貌良好的青岛村庄形象。

四大风貌类型结合村庄实际,对整治提升型风貌、特色保护型风貌、城镇融合型风貌、搬迁撤并型风貌四类风貌村庄分别提出风貌控制重点和要求,促进村庄个性发展。

【布局】新建村居图纸酷似二层小别墅

据介绍,青岛市村庄布局形态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主要可分为自由式、兵营式、棋盘式三种形态特征,其对应的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路网结构。

在村居建筑方面,意见稿要求村庄新建建筑应与村庄既有建筑有机融合,延续村庄原有肌理,注意新老建筑的相互协调,体现村庄乡土风格,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和盲目模仿非本土化的建筑风格,使村居建筑失去原有地域特点。

新建村居应设置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功能空间。同时应根据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灵活设置附加功能空间,如老人房、车库、露台、储藏室及生产经营用房等,灵活适应当地农村居民的需求。

而且意见稿还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成为村民开展公共活动的场所,满足村民基本的功能使用需求,可包含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活动、商业服务等各项功能。在建筑尺度方面,新建建筑体量不应过高过大,高度不应超过3层,尺度应在地方传统建筑空间尺度的基础上适度优化。新建建筑色彩应与地方传统建筑色彩协调。

【传承】海草房、石头房、砖石房有了保护性规划

青岛村庄传统建筑风貌多样,主要有滨海海草房、山地石头房、青瓦砖石房。其中,滨海海草房是胶东沿海居民用当地特有的海草为顶建起的独具特色的胶东民居。建筑特征为屋脊高耸、曲线优美、虎皮石墙、海草或山草屋顶;山地石头房在崂山、大泽山等山地村庄较为多见,建筑利用村落周边山体的石头资源就地取材建房,形成了统一的村庄风貌,风貌特征为三合院,石头材质、原木门窗构件、质朴粗犷;青瓦砖石房为明末清初大量南方人来青岛建设村落,建筑带有“黑、灰、白”的材质和色彩特征,屋顶多用青色小板瓦,墙体多用毛石和青砖砌成,建筑特征为南北融合、四合院、做工精细、装饰讲究、砖石墙体、青瓦硬山顶。

在环境遗存风貌控制方面,意见稿要求严格保护村庄中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遗存,设立保护标识,划定保护区划,确定保护要求。加强保护村庄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环境遗存,禁止拆除和破坏。在保护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和展示。

【规划】今年底完成10个整治提升型村庄改造

按照计划,到2020年底,青岛市将推动10个整治提升型村庄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村居建筑和基础设施改造。完成自然风光型、历史文化型、产业特色型(每类3个)村庄的村庄风貌整治塑造。

意见稿计划采用公共参与模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通过实际项目,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实施效果,让看得到村庄风貌建设的成效,从而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引领村的带动作用,从“让我干”变成”我想干”,形成乡村风貌建设的良好氛围。

资金保障方面,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风貌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对示范引领村庄,从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中按照标准给与奖补。另一方面,鼓励与社会资本合作,采用众筹和互联网+的模式筹集资金。技术支撑方面,还要搭建乡村风貌建设团队。

按照规划,青岛市将分类有序的推进乡村风貌建设,形成“村嵌山海间、乡融田园里”的青岛特色乡村风貌,未来将规划成为山东省海韵山光乡村风貌典范、胶东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