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楼改造市民安居 小梦想托起城市大蓝图

2020-06-12 07:37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86387) 扫描到手机

经过老楼院整治后,开封路15号院的老楼旧貌换新颜。 在小区内的凉亭里,李桂珍(左一)给邻居们看手机里小区整治前的老照片。

文/图 半岛记者 刘笑笑 实习生 任昕然

城市,承载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群体的价值实现和生活福祉。城市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了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去年以来,青岛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全新的城市发展思维,开拓产业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使得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市民生活更加方便幸福。如今,一份份亮眼的民生成绩单惠及千家万户,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感受着最真切的温暖。

人物篇

李桂珍:一位40后老青岛的安居梦

最近几日,青岛已然有了夏天的味道。清凉的风吹过郁郁葱葱的草木,大街小巷弥漫着初夏的生机与活力。位于开封路15号、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楼院,也告别旧貌,焕发新生。“这两年,小区环境好了,居住安全了,生活便利了,老人们乘凉遛弯再也不用去小区外面的公园了……”72岁的“40后”李桂珍高兴地说。

>>>曾经

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

6月8日,吃过早饭,72岁的李桂珍又像往常一样,从女儿家出门,朝开封路15号院走去。那是她生活了40年的地方,承载了她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鲁阳路社区第五支部的支部书记,李桂珍至今仍然为开封路15号院忙前忙后。

1973年,李桂珍结婚后就搬到了开封路15号院,这里曾是海晶化工的宿舍楼。这处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楼院,在当时算一处很大的小区,有十多个楼座。由于是宿舍楼,所以大都是以团结户的形式居住,每个房间14平方米左右。“好多都是两家共用一个厕所,厨房在走廊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楼不堪风雨洗礼,破败凸显,每栋楼前还有一排平房,杂乱无章。李桂珍说,“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这些听起来像段子,但在改造前却是每个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亲身经历过的。走廊里更是严重,上个厕所都要打着伞。更糟心的是,还提心吊胆,就怕哪块天花板掉下来砸着自己。因为生活不便,老同事们陆续搬走,留在老楼院里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居民。

>>>改造

老楼院面子里子焕然一新

看到“有本事”的老邻居们住上了新房子,李桂珍和很多没搬走的邻居们充满了羡慕,渴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住上环境优美、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后来,随着棚户区改造计划,李桂珍之前居住的5号楼被征收改造,她搬到了14号楼。慢慢的,这个老旧的楼院开始发生着新变化。让李桂珍感受变化最大的,也是这两年。去年七八月份开始,开平路街道对开封路15号院内违法搭建、乱堆乱放、屋顶漏雨、排水不畅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李桂珍见证了整个改造过程,从征求居民意见,到挨家挨户给违法搭建的居民做工作,她都参与其中。很快,在居民们的共同见证下,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旧楼院“里子”“面子”都焕然一新。历史遗留的20处违法搭建房全部拆除了,曾经窄窄过道的院落,一下子宽敞起来。不仅铺设了红砖,还修建了凉亭和花坛,安上了休闲座椅,成了家门口的休闲小广场;五栋老楼的走廊终于告别风吹雨淋,安装上了崭新的塑钢窗;曾经摇摇欲坠的天花板也全部更换;漏雨的屋顶也全部修补,所有楼道和老楼外墙全部粉刷……

>>>环境

老楼院变得像花园

而最让李桂珍满意的是,原本征收后拆除的几栋筒子楼,也被改造成了小区停车场和休闲花园。6月8日上午,记者看到,由3号楼拆除后修建的停车场已经施工完毕,施划出20多个停车位。

离停车场不远,就是由10号楼拆除后打造的小区花园。花园里一片郁郁葱葱,几名绿化工人正在补种草木。这里设有廊亭和休闲座椅,李桂珍碰到了正在石凳上坐着聊天的几位老邻居。大家聊起来,都对这个去年11月份修建完工的花园赞不绝口。“以前早上遛弯晚上乘凉,大家都只能出了小区,到四流南路上的劳动广场。现在小区里有这么一个大花园,老人们都不用再出小区了。”李桂珍掏出手机,给环境优美的小花园拍摄了一段视频。在她的手机里,不仅有小区改造前的老照片,也有旧貌换新颜后的美照和视频,遇到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李桂珍也会拿出来“展扬展扬”,“谁能相信,上世纪50年代的老楼院也能焕发新生,美得跟花园一样呢?”

全局篇

提升城市品质,撑起民生幸福伞

一块金子的品质如何,看的是含金量有多少。同样,一座城市的未来如何发展,看的正是品质有多高。只有城市品质不断改善提升,市民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了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去年,青岛市打响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从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细微处入手,加快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幸福宜居的内涵。

>>>规划

绚丽图景列出时间表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去年,青岛市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战略定位,全面完成《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开展《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制定规划的着眼点从单一城市发展提升至区域城市群发展,突出青岛发挥区域优势,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上,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姜德志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他表示,青岛市将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赋予青岛的责任使命,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定位,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将对城市发展空间范围内的重要战略承载区包括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等进行整体规划,统筹优化功能布局和要素配置,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中心节点,发挥功能引擎和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学习上海构建全域中心体系、深圳构建全域创新体系的理念,打造15分钟社区圈,建设一系列的特色商业街,包括户外休闲公园等;塑造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包括保护好自然山海格局、管控好整体空间形态,优化好城市天际线等。

一项项新的规划已列入时间表,勾勒出美好生活的绚丽图景。“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论证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规划手段,营造一个经典、精致、独具魅力、有吸引力的城市。”姜德志说。

>>>亮剑

治理城市“老大难”问题

城市品质攻坚,首先要敢于向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亮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院周边一直是难解的“堵点”,在多方努力下,去年禹城路人防停车场一期投入运营,作为全国首个人防地下空间改造的智能立体停车场,市民可在此全自动停放车辆,再通过电梯、楼梯行至青大附院江苏路院区。今年,计划在青大附院东院再开工建设一个地下停车场,在海慈医院附近准备建设一个地下立体停车场,打造8个综合治理示范区。

据了解,针对停车难问题,去年开展攻势以来,相关部门对全市所有停车场、停车位进行了摸底摸排;出台了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和机械立体停车设施实施细则。同时,加快建设停车位,其中去年建了8000个,今年还将计划建设8000个。下一步,青岛继续大力发展智慧停车,积极推进共享停车。推进道路泊位智能化改造,先对14条道路进行试点,逐步实现人员非接触收费。

去年12月11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发布,规定从2020年1月6日起,青岛实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标志着青岛市垃圾分类正式进入“法治时代”。今年,青岛市将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在扩面、规范和提质三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年底前,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5%,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此外,去年,青岛市新建改建口袋公园60个,拆除违法建筑392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公厕120座……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生活在青岛,“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