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92例 26路驾驶员崔恩良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0-06-18 14: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6465)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马正拓

半岛都市报6月15日A5版以《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为题,报道了公交市南巴士公司26路线驾驶员崔恩良,疫情期间先后接受4次检查,还坚持锻炼身体减重16斤,成了最终唯一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俗称骨髓捐献者)。崔恩良的事迹引发不少市民的关注。6月18日上午,从济南传来好消息,崔恩良已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因此成为青岛市第92例、市南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崔恩良说,赴济捐髓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周,却已成为他此生最难忘的回忆。

崔恩良荣获捐献证书

连打四天动员剂克服身体不适

6月13日达到济南后,崔恩良在青岛市市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抽血检查,并签署骨髓捐赠移植的相关协议。休整一天后,他正式开始捐献前的准备——需要连续4天、分8次注射动员剂。

据了解,为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捐献者在捐献前几天需要注射动员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动员剂的反应也不同。“前两天注射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还经常出门散步。”崔恩良说,他以为是半年来的坚持锻炼身体起了作用。但随着注射次数增多,身体还是有一些反应。

崔恩良注射动员剂

16日晚,准备休息的崔恩良突然感觉到后背发胀、身上酸痛,这种不适让他难以入眠。连续两天,每到临睡前就会整个后背酸痛不止,直到第二天天亮才逐渐好起来。辗转反侧之时,他想起自己劝慰家人的那句话:“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

崔恩良说,这句话支撑着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咬牙坚持下去。

家人成最坚强的后盾

在济南的这几天,崔恩良每天通过视频连线青岛的家人。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总是报喜不报忧,对每天必行的抽血检查和身体上的不适绝口不提。“一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家人打来视频电话的时候。她们不仅会问我的身体状况,还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到底,保重身体,顺利完成捐献。”崔恩良说,除了家人的鼓励,孩子们的一声声“加油”也给了他极大的安慰。

崔恩良进行身体检查

崔恩良采集室留念

“我女儿每天都打视频给我,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就告诉她,爸爸如果捐赠成功,就有可能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崔恩良说,每当这时,女儿总会郑重地说一句“爸爸加油”,看着孩子认真而稚嫩的面庞,他的内心感动不已,家人已然成了他最坚强的后盾。

给受捐者写信鼓励他(她)永不放弃

据了解,根据国际惯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参照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即捐受双方的信息都要保密。也就意味着,崔恩良永远都不会知道对方是谁、身在何方、是男是女等。而随着捐献时间一天天临近,崔恩良的心情日渐复杂。这其中,有能够挽救生命的自豪与喜悦,也有永远不知道对方身份的遗憾。思来想去,他决定写一封信,向永不认的受助者说说心里话。

崔恩良为受捐者写信

崔恩良手写信

“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了,真到抬笔的时候,反而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崔恩良说,他打了很多遍草稿,用废了很多张纸,但无论怎么写,都觉得无法完全表达其中的真情。心里的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封信,代替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他在信中写到:“我为你而来,却不曾与你相识。一百八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只为因我而健康的你。衷心祝愿你早日康复,面对人生,决不放弃!”

捐献经历终身难忘

“来济南后,我在见到了部分白血病患者,也听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了患病者对于生命的渴望。”崔恩良说,除了被患者打动,崔恩良还了解了不少与骨髓捐献有关的感人故事。

“很多白血病患者等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配型者,最后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中耗尽生命。也有患者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者,家人为了挽救亲人的生命,成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听了之后我真的特别感动。”崔恩良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骨髓捐献行列,为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崔恩良说,回青后,他要成为一名义务宣传员,用亲身经历鼓励更多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据了解,崔恩良此次赴济南捐献骨髓,青岛市市南区红十字会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为崔恩良的顺利捐献提供各项保障。捐献完成后,他们将于近日返青。

崔恩良签署相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