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跟着青岛云海源建设务工 不发工资回家车票买不起

2020-06-24 12:20 信网阅读 (86852) 扫描到手机

2020年3月中旬,薛先生同30名老乡一起从河南来到青岛高新区做幕墙工程,两个多月后,大家本想拿着工钱回家收麦子,结果却在工资计算上与青岛云海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海源”)产生了分歧。工人们用自制的上工表记录考勤,所有人的工资加生活费超过了42万元;但云海源却坚持以工地的打卡记录为准,被公司认可的工资数目只有16万元,但这16万直到现在也没有给。

从安阳来青务工回家却没钱买车票

薛先生的老家在河南安阳,今年3月14日一辆大巴车把19名老乡从老家拉到了高新区某工地上,几天后工地上人手不够,又有12名老乡自己坐车来到青岛。薛先生告诉记者,工地在高新区的宝源路上,是一个房地产项目,但实际上雇佣他们的是青岛云海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按照以往我们干的项目,工资是按天计算、按月发放。”薛先生说,这31个人每天的工资不一样,工资最高的是一位能看懂图纸的老乡,每天的工资500元,少一些的每天也有200元,除此之外每人每天还有额外30元的生活费。可是直到5月底薛先生要跟老乡们一起回家收麦子了,青岛云海源都没给工人伙结算工资,累计超过42万了。

而就在此时,双方又因为工资结算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我们自己有一份上工表,谁干了多少活都清清楚楚的。可是青岛云海源不认上工表,非要按照他们大门上的打卡记录算考勤。”

薛先生提供的部分上工记录 来源:当事人

因为工资结算的问题,薛先生代表老乡们找到了高新区建设部。“经过协调,现在先按照青岛云海源的考勤发放工资,我们所有人加起来有16万多,但现在钱还没有到账。”薛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迟迟没有拿到工资,有几个老乡回家的路费还是让家里人现打过来的,“要不然都没钱坐车回家了。”

双方因考勤方式产生分歧

薛先生承认,自己和老乡们每天上班都要经过工地大门,刚来的时候青岛云海源也确实给大家发过进出工地的门卡,但并没有说过以此为考勤标准,“这个门卡有时候不好用,有时候前面的人刷一下卡,后面好几个人就跟着进去了。”

但在青岛云海源的王经理看来,既然是到项目上工作,就要符合项目上的规定:“刚来的时候我们给每个人都发了门卡。但是他们现在要用自己的上工表来结账,这个就没办法被认可。”

经过协商被认可的上工记录 来源:当事人

王经理说,自己是突然接到薛先生和老乡要回家的消息的,等到他知道这件事时,工人们已经把工资纠纷反映到了高新区的相关部门。“公司认可这些工人在我们的工地上干活,现在就是在上工时间上有分歧。”王经理告诉记者,薛先生提供的上工记录表并不正规,还都是手写的内容,上面也没有其他的盖章或者签字认可。

同时,王经理也承认,把薛先生和老乡们从老家招来青岛后,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他认为这都是建筑行业里惯用的方式。

工地上的小细节或可证明真实上工时间

王经理表示,目前公司十分重视农民工工资的发放问题,不允许他人代领,所以需要每个人都提交相应的材料后再发放工资,“这个情况我也跟薛先生说过了,已经核对过的工资一定都会足额发放给每一个人。”

从42万到16万,薛先生和老乡们可以拿到的工资“缩水”不少,他们心有不甘,但现在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一起也在别的工地上干过,都是这样记上工的,完全没想到这次会出问题。”

记者也就此咨询了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的单正国律师,单律师认为在这一事情中,农民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上工时间。“比如其中某一天系统里显示好多人没有打卡,那么就可以深究一下那天有什么特别的,是不是存在工地大面积停工的问题。如果工地没有停工,工程进度显示正常,但同时又有那么多人没有上班,这就不符合常理了。”单律师表示,如果讨薪的事情最终要通过法律诉讼解决,那么农民工之间还可以互相作证,证明自己的实际工作时间,要求用人单位按照之前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  记者  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