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脉之名人雅士⑥丨招贤纳士 青岛大学杨校长的功绩

2020-06-25 21: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300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是青岛群星灿烂的时代。大量的文人名士拥入岛城,来自胶东圈的名单同样显赫。比如蓬莱的高恩洪、杨振声、臧云远、刘芳松(西蒙)等,来自诸城的王统照、臧克家、孟超等,来自青州的赵太侔,来自日照的王献唐等等,他们都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抵达青岛,或者是因为一所闻名遐迩的大学,或者是为了求学,他们为青岛留下了文学作品,人文踪迹,也激励了青岛文脉的传承。

青岛的大学,得益于两位蓬莱人高恩洪和杨振声的开创,而杨振声更是凭借招揽了一众鸿儒名流,成为成绩卓越的校长。

杨振声(1890~1956年),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东蓬莱(今烟台市蓬莱区)水城村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杨振声是当年北大的风云人物,《新潮》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曾两次被捕入狱,后考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当蔡元培申请在青岛办一所大学的愿望付诸实现后,他首先就把橄榄枝伸向了这位得意门生。杨振声辞去院长职务,来到了山东老家。这一年,杨振声四十岁。

1930年夏天,杨振声被任命为国立青岛大学的校长。他将先生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带到了青岛。尤其是他求贤若渴,任人唯贤,不管是什么背景,什么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会极力邀请到青岛。

梁实秋在《忆杨今甫》一文中回忆道:“1930年夏,今甫奉命筹备国立青岛大学,到上海物色教师,我在此时才认识他。有一天,他从容不迫地对闻一多和我说‘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儿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这‘先尝后买’的办法实在太诱人了,于是我和一多就去了青岛,半日游览一席饮宴之后,我们接受了青岛大学的聘书。”

为了吸引人才,他极尽所能。他聘任梁实秋为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闻一多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外,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游国恩(九三学社社员)、著名教育家黄敬思、数学家黄际遇、物理学家王恒守、化学家汤腾汉、生物学家曾省、语言学家闻宥,戏剧家和物理学家丁西林等,都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杨振声全部网罗到了国立青大,使得学校人才济济,灿若群星。学校的声誉与时俱增,一时在国内极负盛名。

为了让学生们增长见识,杨振声先生还经常邀请著名学者来校演讲和讲学,章太炎、胡适、罗常培、冯友兰、陈寅恪等人都曾作客国立青大。1931年夏,中国科学会议在青岛大学召开,会长为蔡元培。会议期间,蔡元培先生向全校师生做了一次关于美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杨振声先生为人正直、廉洁、谦虚、热情。当时,青岛大学的经费只有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的四分之一。为了节省经费,杨振声谢绝学校配车,并将校长楼让给其他教授住,自己在黄县路7号租住房屋。为了解除大家思乡和苦闷的情绪,杨振声还组局“酒中八仙”(即校长杨振声、教务长赵太侔、外语系主任梁实秋、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秘书长陈季超、教授黄际遇、总务长刘康甫、九姑方令孺),轮流在顺兴楼和厚德福两处聚饮,三十斤一坛的花雕抬到楼上筵席之前,“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因爱国学生要求罢课和去南京请愿,加上学校经费紧张,杨振声萌生了退意,经过几次挽留,杨振声还是离开了青岛,离开了国立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