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候鸟传㉔:麻雀为啥不会走?小鸟唱歌会跑调吗?

2020-07-02 10:2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173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百明

书接上回。

今天简单说一下树鹨,然后回答一个有趣的问题:小鸟唱歌会跑调吗?

树鹨(学名:Anthus hodgsoni),是小型鸣禽,体长15-16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黄色,耳后有一白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

野外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多在地上奔跑觅食,性机警,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边飞边发出尖细的“警报声”。

每年4月初开始迁来东北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下旬开始南迁,跟大多数候鸟一样,春秋两次路过青岛。

很多读者说,不仔细看很容易把树鹨当成麻雀,有的地方也管树鹨叫“地麻雀”,但其实二者差距还蛮大的,人家树鹨好歹也是“歌手”。

树鹨和麻雀一样,也喜欢几只扎堆行动。但是,树鹨擅长在树下草地上快速行走,悠闲时左右脚依次迈开小碎步。看记者拍摄的照片,当时一只与树鹨同色系的橘猫正在附近晃悠,瞧这只树鹨警惕的小眼神,一只脚已经高高抬起,随时准备慌张逃命的架势,让人忍俊不禁。

而麻雀不能走路,只能两只脚一起蹦跶。据民间传说,麻雀喜偷粮食,有次竟然太岁头上动土——偷到了玉皇大帝的米缸里,玉帝震怒给麻雀带上了脚镣,从此麻雀就只能蹦跶了。玉帝还说此事绝无例外,见到麻雀走路的人可当皇帝。

记者掐指一算,讲到树鹨这儿,鸟界“歌手”介绍得差不多了。青岛候鸟传系列稿件发布以来,得到了许多室友、读者的指教和喜欢,有几位读者问小鸟唱歌跑调不,这可把我难住了。

按照生活常识,小鸟跟咱们人类一样,出生后要跟着父母学“说话”,刚开始口齿不清而且经常跑调。随着慢慢长大,小鸟会比对父母发音,逐渐纠正自己的发音。例如公鸡打鸣,小公鸡刚开始叫声粗陋,如同把卡住脖子一样难听,长大后就会昂首挺胸、字正腔圆,偶尔跑偏能把自己吓惊呆。

在鸟类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鸣声漂变(song drift)。鸟的鸣叫除了本能驱使,也需要后天的学习。而学习、或者说模仿的过程,必然是不够精确的。这就像是传话游戏一样,由于一个随机出现的「错误」,「以讹传讹」,而导致曲目(repertoire)在代代相传之下改变了。

这有点类似人们不同的口音,你是东北味儿的,他是河南味儿的,只要不影响交流,不是什么问题。而且鸟类也有纠偏机制,好比河南人到了东北,为了融入当地生活,往往也必须掌握东北话。

最新研究表明,生活在城市里的鸟儿,说话音调比生活在农村的鸟儿,音调要高不少,概因城市嘈杂,鸟儿交流不得不扯着嗓子吼。

链接:

记者将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等,在半岛新闻客户端分20篇左右文章,讲讲鸟的故事与拍鸟的故事,权作为青岛候鸟立传。如果您曾拍到珍稀、有故事的鸟,可以通过半岛新闻客户端找记者栏目或者加记者微信(lbming125)联系,咱们一起为青岛候鸟来个别样科普。

鸟类知识繁杂且专业,记者如有失误之处,也请您及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