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酒丨逊清遗老与酒

2020-07-04 17:3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9386)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青岛与酒,有讲不完的故事。

每个来到青岛或者来过青岛的人,都会讲上一段酒桌趣事。本期,我们仍然打开时光机,将指针回拨到百年前,回顾逊清遗老、文人墨客与酒的特殊缘分。

辛亥革命后,德占时期的青岛成了前清遗老和皇族贵人的“世外桃源”。一大批清朝王公贵族、高官大吏寄寓青岛。

曾任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的于式枚博览群书,文辞敏妙,善作谐语,是位奇才。在青岛,于式枚国学功力的展现就体现在酒桌之上。有人对于式枚的传闻不服,在一次饮宴中突然发问:“京师宫中‘太和’、‘昭德’、‘贞度’三大殿的匾额是谁手书的?”于式枚故作吃惊状,说:“这些事弟不知,敢问哪位大人知道?”席中无人回答,那人刚要取笑于式枚也有不知道的事,于式枚饮酒一杯,然后徐徐道来:“光绪二十二年,慈禧太后命更换三殿匾额,历经20多人书写,太后都不满意,最后选中的是王法良所书。”别人又问,这王法良是何人?于式枚说:“王法良字弼臣,河北任丘人,他仿苏帖,仿隶书都能形似兼神似,王法良仿写了一幅颜真卿的字,喷上黑豆水制成古札,送到琉璃厂荣宝斋,店东是专营书画的,没有看出是赝品,以400两银子收进。帝师翁同龢逛荣宝斋也没有看出是赝品,以500两银子购去”。于式枚边饮边说,说完之后,众人交口称赞他是清史万事通。这段故事记载在了青岛文史学者鲁勇先生所著的《逊清遗老的青岛时光》一书中。

清楚记得这些遗老酒桌故事的还有德国人卫礼贤。

卫礼贤在青岛期间结交了大量的遗老遗少,他文章中记载了两江总督张人骏的轶事。张人骏懂一些医术,有一次饮酒时,有人谈了德国的一个笑话:在德国,如果医生看病把病人治死了要在门口悬一盏灯,为逝者进行悼念,灯多表明医术不好。有一个人寻医生,见门前只有一盏灯,认为医生肯定医术高明,请他诊病,谈话中问他:“大夫看病多长时间了?”谁知医生回答说:“今天下午我才开业。”这时候突然有人问张人骏,您给人瞧病,门前有几盏灯。谁知道他突然大动肝火,暴跳起来。这是他少有的一次喝醉了。

张人骏是十老会之一。

1907年,曾任山东巡抚和两江总督的晚清封疆大吏周馥,寓居青岛,联络吕海寰、陆润痒、赵尔巽、劳乃宣等人,组成“十老会”。原规定“十老会”是要七十岁以上的遗老组成,因缺一人,便将时年69岁的张人骏拉入,充数补足。十老的聚会形式毫无疑问,雅聚喝酒赋诗。

还有一位名人未在十老当中,就是法部右侍郎,清代著名书法家。他不但与酒相关,还给众人提供了喝酒之地。

据鲁勇先生称,一天,王垿在一条小街上看到一家小饭店,便进去饮酒就餐,几道菜上来,他发现口味很像京中的鲁菜名店鸿兴楼的菜肴,便请出厨师,原来厨师确实出自那里,王垿觉得厨师有点屈才,于是出资帮助他在北京路闹市谦祥益绸布店旁开了一家鲁菜饭店,取名顺兴楼。王垿在大鲍岛即墨路上有一处房产,后以地产入股,和人合开了一家聚福楼饭店。这两家饭店与春和楼,当时并称青岛“三大名楼”。

王垿还曾组织耆年会,网罗了一些清朝遗老、商界名人,到谁的生日时,就会饮宴聚会,赋诗祝寿。

而后,又有了国立青大校长杨振声领衔的“酒中八仙”,可以说是这些雅聚在青岛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