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青岛高校毕业生求职“历险记”

2020-07-09 17:1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7644)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贝贝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陈聪民,去年底顺利拿到了江苏一家电商企业的offer。但疫情之下,江苏那家公司迟迟未与他签订三方协议,陈聪民很快调整思路,最终在青岛顺利找到了工作。

从大三开始,青岛科技大学2020届服装设计专业的程梦就在青岛一家教育机构实习。原定于寒假回青岛与这家教育机构签协议,成为一名正式老师的她,结果受疫情影响至今“漂流”在老家,没能留在青岛工作成了她心中的遗憾。

陈聪民和程梦,是疫情当下青岛应届毕业生求职路上的缩影。据统计,今年有874万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毕业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万人。其中2020届在青高校毕业生约为10.8万人。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应届生找工作的节奏。

一方面,疫情重创经济,企业普遍缩招或停招,导致求职者竞争更加激烈,一些毕业生也不得不适应形势,甚至降低要求找工作。

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对毕业生求职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

近日,半岛记者走进多个驻青高校,采访了十余位应届毕业生。在现实的捶打下,他们各有各的求职“历险记”,尽管不少人未能事随人愿,但他们都在努力和挣扎中跨越了“找工作”这道坎。而与相比往年,更多在青高校毕业生成为留鸟,选择留在青岛就业。

疫情突至,工作机会丢了

7月9日,穿上了学士服的陈聪民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典礼,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忆四年的海大学习生活,陈聪民认为自己并没有虚度光阴。大一时热爱阅读,有计划性的参加比赛;大二时初次尝试创业,还成为一名交换生;大三和他人合伙创业;大四遇见了现在的女朋友……大学四年,收获算是很大的。

陈聪民在参加毕业典礼

陈聪民一直喜欢宠物,去年他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是江苏一家宠物电商企业。然而疫情期间那家公司一直“沉默”,对约定的签订三方协议等事宜迟迟没有推进,来自“外省”的陈聪民只好放弃。

毕业之际原定工作因为疫情丢了,这让陈聪民一下子紧张起来,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调整思路,将择业目的地放在青岛,不断投出简历,只要有机会就去应聘。最终,他拿到了青岛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offer。

陈聪民说,虽然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宠物行业,但在疫情期间,还能找到一份在青岛的对口工作,也很知足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因为疫情影响,像陈聪民这样约定年后签就业协议而丢了工作机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多位毕业生告诉记者,他们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开始找工作,并顺利获得了工作机会,但疫情以来,企业普遍缩招或停招,这也意味着他们到手的机会又白白流失了。

“尤其是我们在外地找的工作,因为疫情封锁,大家主动放弃的也有不少。”中国海洋大学2020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白林说,疫情期间大家最大的感觉就是工作机会明显减少了。

22岁的白林,来自广东,去年下半年他就着手找工作了。“去年秋季招聘会,有很多企业来海大进行宣讲,在招聘会现场,我拿到了4-5个offer。我现在的工作,就是从秋季招聘会上提前找好的。”白林说,他此前一直考虑回广东老家,毕竟那边经济更发达,工作机会更多。但受到疫情影响,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广东,就安下心来在青岛找工作。

白林在海边拍摄的毕业照

白林坦言,他在青岛求学的这4年,让他喜欢上了这个城市。虽然不能回老家,但能留在青岛,也没有太多遗憾。

“我最终签约了青岛龙湖地产的管培生,目前已经工作几个月了。这份工作不仅收入丰厚,最重要的,我很看好未来职业成长空间,完全符合我个人的预期。”白林说。

“与青岛错过是我最大遗憾”

远在老家安徽宁国的程梦,总是在梦里梦见自己的大学,梦见青岛。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2020届服装设计专业的她,在老家找到了一份与所学专业并无关联的工作。

在努力工作的程梦

7月9日早上7点,程梦在家简单吃过早餐赶去上班,临出门前,她再次检查资料是否带全。因为她上午要去拜访客户。这是她入职的第二个月。程梦心里压力很大,尽管目前她被公司录用,但公司的试用期是两个月,这期间如果她业绩考核不达标她可能会留不下来。

“我拜访客户被拒绝已经成为常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电话里,程梦尴尬的笑了笑。“我还是很希望能够通过试用期,毕竟,在我家这个县级市,就业机会不多。”程梦说,她在老家投了十多份简历,才在一家新成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找到了一份市场拓展的工作。

程梦一直想留在青岛工作。从大三开始,程梦就在青岛一家教育机构实习。这是一家致力于儿童大脑开发的教育机构,程梦在这里教孩子绘画。“我喜欢教这些孩子绘画,而且我很喜欢青岛这座城市。”程梦说,原定于春节后初八教育机构开学,她寒假回青岛来签订就业协议,成为这里一名正式的老师,可是突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安排。因为跨省,她甚至回不了山东,更别提回来工作的事情了。

6月14日,程梦在朋友圈晒出参加云毕业的视频截图,这意味着,她毕业了。

“我就这样毕业了,连毕业典礼我都没法参加,(工作机会)与青岛错过也是我最大的遗憾。”程梦告诉半岛记者,眼下的这份工作,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能够通过试用期,不然我又要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

在青高校毕业生争做留鸟

虽然7月20日才是毕吉泽的入职日,但毕吉泽主动申请提前一周进入角色。青岛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毕吉泽,太珍惜当下这个工作机会了。

毕吉泽用手机自拍下自己与学校的合影

全班31人中有25人选择考研,他也曾是这考研大军中的一员。考研失利的他选择了就业。因为考研错过了去年秋季招聘,邱吉泽主要是通过线上投递简历和面试。所幸的是,通过“云招聘”,他先后拿到了5份offer,工作机会分布在上海、东营、济南等地,考虑再三,毕吉泽最终选择了工作地点在青岛的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务是学术专员。

“也许是我们这个对口专业的工作比较好就业吧,所以我投的与专业对口的简历基本上都有回复或能拿到offer。”毕吉泽说,“我也尝试投简历到化工领域的企业,但基本上简历都石沉大海了。”

“我的父亲希望我考公务员,甚至建议我去当兵成为士官,以便留在稳定的体制内。”毕吉泽说,“我最终还是坚持找工作,虽然我考研失利了,我想努力赚钱,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毕竟收入应该和能力是对等的。”

像毕吉泽这样,选择留在青岛的在青高校毕业生今年相比往年明显增多。青岛某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影响,找工作的流动性不如往年强,留在青岛的毕业生往往更倾向于在青岛择业。“抛开疫情因素,青岛城市影响力增强,是吸引他们留下来的更重要因素。”

据统计,一季度在青高校应届毕业生签约人数13558人,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2.55%,与去年同期相比逆势增长1.11%。

不仅让更多本地毕业生留了下来,青岛也招揽了更多外地应届毕业生来青。

不久前,由58同城、安居客联合发布的《2020年毕业生居行调研报告》正式出炉。在对一线及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调研显示:2020年应届毕业生首选上海,次选广州,青岛以6.3%的选择,位居榜单第六位。

报告还指出,以青岛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具有离家近、人脉资源丰富、饮食习惯适宜等优势,这对追求精神满足和生活品质舒适性的毕业生而言,更有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青岛推出了各种便利措施,以政策红利强化对应届毕业生的“青”和力。比如,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单位的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纳入接收服务范围,打造集档案管理、户口办理、政策解读、岗位推荐、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于一体的人才服务“蓄水池”。

对“新就业”普遍看得比较淡

在家写公号算就业,打游戏也算就业。近日,教育部发出《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其中配套的就业统计指标中首次加入了“自由职业”,并计入就业率。

按照新的指标,开设网店算自主创业,而互联网营销工作者、自由撰稿人、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算自由职业纳入就业。

“新就业?没听说!”在半岛记者采访的多位在青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对开网店、互联网营销工作者、自由撰稿人、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新就业没有太多考虑。综合原因,一是这些工作本身门槛较高,二是这些工作在毕业生家长眼里是“非主流”,不被普遍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们的就业选择。

陈聪民告诉记者,早在大二期间他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结合他电子商务专业所长,他的第一次创业就是开了一家网店。然而据他介绍,他的网店生意并不理想,他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去维护。“电商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现在培养一家成功的新网店非常的困难,尤其是对于缺少资金投入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陈聪民说。

以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为例,本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应届本科生要么选择就业要么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目前没有一个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或者“自由职业”。

不过,对于自主创业,应届毕业生们一直抱有热情。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新出台多种帮扶措施,鼓励大学生投身“双创”。青岛对创业大学生除了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还允许申请最高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3年全额贴息。随着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应届毕业生对创业的信心正在逐渐提升。据了解,在各个在青高校中,都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创业,合伙开公司当老板,成为一部分应届生的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