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区到大湾区深圳经验创建模板和范例 青岛该如何抓住历史机遇

2020-07-15 23: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91885)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景毅 李兵

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南沙大桥飞架珠江口,深中通道建设大步提速……一条条交通大动脉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串珠成链,擘画出一个崭新的高质量发展之环——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创新要素在这里加快集聚,高效流动。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深圳期间,青岛市第三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的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大湾区这个概念已经深深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黄海之畔的青岛正承担着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国之重任,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深圳融入大湾区、建设大湾区的历程,给青岛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A

扫码进站,像乘地铁一样乘火车

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是先决条件。“绿色、便捷,去哪儿都是四通八达。”这是实训队员胡文国对深圳融入大湾区建设最直观的感受。

7月初,半岛记者在深圳采访时,正赶上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穗深城际铁路开通支付宝扫码乘车,乘客无需提前购票,刷支付宝就能直接乘车。

在深圳站城际铁路入口处,半岛记者注意到,每个自动闸机上都贴着支付宝扫码乘车的标识,旅客只需要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广铁城际通”,按照提示刷脸完成身份认证,开通相关功能。出行当天就能直接使用支付宝刷码进站,无须提前买票,也不怕忘带身份证,坐火车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在深圳站、深圳机场站、深圳机场北均可以体验到这样的便捷服务。

在深圳站,支付宝扫码就能乘坐大湾区城际列车。

大湾区拥有国内最密集、最繁忙的城际铁路网。2019年1月21日,广深城际铁路在全国率先实现支付宝扫码乘车,有效提升了大湾区穗莞深间的铁路出行效率。继穗莞深三城之后,今年6月28日起,广铁管内穗深城际、广佛肇城际、莞惠城际也开通支付宝扫码乘车,大湾区支持扫码乘车火车站增加至51个。

大湾区也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城际通票”的城市群。这背后,是国家铁路集团、广铁集团和支付宝技术团队长达两年的不断探索。铁路和支付宝技术团队组成了攻坚小组,在闸机前不断试验扫码+刷脸的通过时间。“扫码能解决付车钱问题,刷脸能解决本人乘车问题。”支付宝技术负责人程龙回忆,第一次全流程测试时,全程掐着秒表。“从扫码进站,完成人脸比对,到乘客收到票务信息,完成扣费的全流程,当时间定格在3秒时,大家忍不住鼓起了掌。“经支付宝团队测算,比起之前在窗口排队买票、取票,或者网上买票,现场进站核验身份证等流程,“扫码坐火车”可以为每位旅客平均节省时间15分钟以上。

“城际通票是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成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认为,自去年广东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实现了扫码坐火车后,这一模式,得以在大湾区、乃止未来全国复制,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其他人口大国,在建设城市群时所要学习的“样板工程”。

不仅是城际铁路,自今年1月20日起,香港居民来广州也可以用港版“支付宝”扫码乘公交了。据支付宝技术团队介绍,香港人在广州扫码乘公交的支付金额,按合作机构提供的实时汇率价格,在AlipayHK客户端内自动代扣港币。据了解,这是全国首次在出行领域实现跨境“一码通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扫码互联互通向前迈进了一步,进入“一码通行”时代。

B

一河两岸,深港合建科技创新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开放包容发展、绿色共赢发展,国际上没有先例,需要不断创新,大胆闯,大胆试,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位于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肩负着服务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使命。第三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赵发海专门带队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调研学习

作为联系香港和内地的重要纽带,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都提到要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站在福田保税区长富金茂大厦35楼观光层举目眺望,远处的梧桐山、近处的深圳河尽收眼底。以深圳河为界,一边是深圳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香港的农田池塘,这一幕让第一次到此的记者颇有些意外,了解之后才得知不过是双方用途不同而已。但有一块地,双方做了同样的用途,那就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河南岸的香港一侧,一块面积约0.8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称作河套A区。上世纪90年代,深港合作治理深圳河,将弯曲的河床拉直,“造出”的这块土地长期“养在深闺”。2017年1月,深港两地政府签署河套地区共同开发合作备忘录,河套A区被纳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如今,河套A区的施工机械全面进场,基础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站在长富金茂大厦远眺,一河之隔的深(左)港两地正在全力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除了河套A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还包括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及周边配套功能区的河套C区,面积约1.67平方公里;以及记者脚下的福田保税区,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中心,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和组织平台汇集于此,规模效应初显。为助推合作区建设,福田保税区内已筹集长富金茂大厦、深港国际科技园(广田国际中心)、国际生物医药基地、国际量子研究中心等产业空间约37万平方米。

事实上,深港创新合作并非仅停留在建设阶段,位于长富金茂大厦的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是实训单位福田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管理运营的孵化器,也是福田区统筹规划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示范窗口。成立三年时间,孔雀谷已吸引一批香港和海外顶尖创新团队入驻,培育出2018年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生物组和人工智能组两个小组第一名,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科技产业创新的标志性项目。

实训单位鲲云科技是在孔雀谷成长起来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短短3年时间,鲲云科技打破了指令集架构的垄断,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流技术在芯片实测算力上实现了技术突破。6月23日,鲲云科技在深圳发布全球首款数据流AI芯片CAISA,较同类产品在芯片利用率上提升了10倍,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

调研中队员们了解到,福田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是福田区政府下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战略决策咨询研究、全球创新资源引入、高技术项目评审、科技项目孵化、产业空间管理等工作。中心完全市场化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灵活的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员工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C

产业协同,大湾区谱出协奏曲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面前,各区域的产业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协同发展,如何在拓展的企业发展物理空间的同时拓展资源空间,加速大湾区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成为实训队员取经的重点。

刚过完30岁生日的天安数码城给了实训队员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7月初,半岛记者跟随实训队员韩锡宏、徐宗禹来到位于福田区车公庙的天安数码城。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产业之城,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比,这里建筑已显得有些老旧,但却丝毫不影响这里创业干事的激情。随意走进一个产业楼座,满眼都是紧张忙碌的年轻人、充耳都是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

“这里是第一座天安数码城,往回看,这里可以说是深圳发展的缩影,往前看,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天安数码城也将是大湾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实训队员韩锡宏说。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港台企业已经在深圳福田区上海宾馆往西的车公庙一带投资设厂,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当时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难以组合成产业集群,构筑集聚发展的力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长型中小企业最需要一个能够整合产业链、集聚企业发展的平台,于是1990年,深圳福田区车公庙诞生了第一座天安数码城。30年来,天安数码城集团亲历中国的产业变革,始终践行创新企业生态圈的搭建,为构建两岸四地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不懈努力。

扎根深圳的天安数码城,在全国13个城市开发、运营和管理19座园区,其中一半的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可以说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城市群不谋而合。目前,10000多家成长型企业已入驻天安数码城,享受创新企业生态圈带来的价值服务。

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预示着天安数码城作为粤港澳桥梁上的纽带,从前端的粤港澳湾区主导产业的研究,到粤港澳交流平台、市场的对接与搭建,到创新创业成果的推动落地、人才技术的交融与匹配,天安数码城是未来超级都市圈成长的强大助力。

在“入职”天安数码城的第一天,韩锡宏和徐宗禹就亲身经历一场在大湾区布局新的产业园的谈判。两人实训前都有一定的商务谈判、旧村改造、工程建设工作经验。入职首日,公司高管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即决定让两位队员参加公司的广东省惠州市湖山智慧生态城项目洽谈筹备会议。在这场筹备回会中,两人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项目所在街道和社区可能存在诉求,征地拆迁中将会面临的问题。两人的专业素养打动了公司负责人,当场决定让两人全程参与惠州项目推进和天安科技创新广场旧改项目。

第二天,公司派出总经理率领这两名实训队员赴惠州谈判,对方参加洽谈的恰好也是相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和社区书记。双方围绕开发协议拟定、开发期限、社区诉求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样的谈判,实训队员在青岛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但这次,他们由政府代表转换为企业代表,成了一名地道的“投资商”。“与深圳的企业家以及大湾区城市的干部相比,我们的专业精神、精细化操作和高效的工作节奏方面仍需提升,这种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只有亲身经历才能领悟的更透彻。”徐宗禹感叹道。

深圳启示

设施“硬联通”,机制“软联通”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

赴深圳第三批体悟实训队创新打造的“青深学堂”专门邀请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曹赛先博士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下的深圳使命担当”,与队员们进行了精彩分享。

曹赛先博士表示,青深两地自然禀赋、区位交通、产业特色、人文历史存在相通之处和发展潜质,她认为青岛和深圳都面临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机遇,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必将担当重任。深圳给青岛提供了很好的模板范例,值得认真学习研究,尽快形成符合实际的作战打法。

实训队员王军、孙明等通过走访调研和座谈学习,总结了深圳在大湾区建设中可为青岛借鉴的经验。

在协调机构方面,从深圳经验及地方推进国家战略工作经验看,中央、省、市三级议事协调机构应建立明确的议事规则,明确哪些事由上级定,哪些事属地定。涉及到相关政策文件,处理好“法律刚性与改革灵活性”的关系,根据权限、属性及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制发主体。

梳理规则衔接堵点清单,是推动规则衔接解决路径和政策支持的基础性工作。深圳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可借鉴。深圳市委大湾区办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专门与港澳特区政府、科技界、金融界、工商界、法律界青年100多位界别代表深入交流,梳理港澳各方意见诉求36项及政策建议46条,并逐级上报争取支持。

在互联互通方面。深圳在做好设施“硬联通”的同时,还着力推动动机制“软联通”。对照堵点清单问题逐项解决,实施差异化赋权。

湾区建设工作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大戏。深圳市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府的相关战略部署、规划政策、项目安排、场景开放等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路演,向社会组织解读、宣讲,而不单单是社会组织路演。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的政策含金量要体现政府诚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市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的政策含金量很高。如鼓励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和大型企业参与轨道交通、跨江通道、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和水电气、信息、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用事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