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即墨探访④|这家纺织企业可实时查看门店销量,经销商可实时看到生产进度

2020-07-26 15:2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044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磊 华敬方

这家坐落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传统纺织企业,已经走过了45个春秋,带领企业一路高歌猛进的党委书记张世安已经64岁。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么一个规模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在工业互联网改造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独有的路子——D2M,也就是“经销商到工厂”转型升级之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他们为优衣库、东丽等经销商生产的每一件产品的销售情况,同样,这些经销商也可以看到他们订单的即时生产情况。

工厂可实时看到零售门店销售量

“一件产品,从开始生产,就有了一个独立的芯片,这个芯片就是这件产品的身份证。”日前,在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集团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企业管理本部长刘作集拿着一件产品,指着产品包装内侧附带的芯片介绍说,这个芯片就是联系工厂和经销商的信息纽带,“经销商可以通过芯片,查看产品的各种参数和生产、物流等信息;产品发货后,工厂可以通过跟踪芯片,查询每一件产品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

每件产品包装内都有一个“身份证”芯片

对于经销商和工厂为何要“信息互通”,刘作集介绍说,对于经销商来说,通过即时了解生产进度、物流进度,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安排门店排货销售,并根据生产进度确定是否要追加订单,“而对于工厂来说,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情况,提前掌握销售信息,根据销售数据确定是否要进行预生产,比如说,我们看到某款产品销量暴增后,就可以提前准备相关原材料,甚至可以预生产。”

工厂和经销商的信息即时互通,不但让供需双方“心里更有底”,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在这张芯片中,清晰地记录着每个环节由谁加工、甚至还有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一旦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责任人。”刘作集说,在这种可追溯环节的倒逼下,每道工序工人都会更加仔细,“就装箱来说,我们通过感应设备,不用拆箱就知道里边装了哪几件货,出库、入库信息直接存储,这毫无疑问对于工厂和经销商都减少了大量工作量。”

独有的“经销商到工厂”模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厂和经销商信息互通”仅仅是雪达集团工业互联网改造的冰山一角。

“我们请了专业的公司,根据我们的现状,开发了一套专门的转型升级模式。”刘作集说,这套模式为D2M模式,即:“经销商到工厂”模式,“这套模式,可以实现全球化批量定制、批量设计、批量研发、批量采购、批量生产、批量交付,全业务流程可智能推进。”

工业互联网基于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而作为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有很多环节的自动化很难去推进。“就拿裁剪这个工序来说,对布料纹理没有要求的产品还好说,直接上全自动的铺布机+电脑智能裁床系统就可以完成了,而有些对布料纹理等方面有要求的产品就必须用人工来解决。”刘作集说,在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方面,每家企业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一直以来,我们也针对自己的情况做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改造。”

在生产车间,刘作集拿着一张芯片卡对记者说,每一张芯片卡上记录着一批货的信息,其中包括这批货的款式、颜色、尺码、数量、订货商信息,以及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流程,“卡片制作好之后,会跟随对应的物料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员工刷卡后会显示详细操作信息;前一道工序正常完成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道操作工序,如果前一道操作工序未完成,卡片在下一道工序将无法刷卡作业,并有报警提示。这也就保证产品工序不会出现问题。”

生产一线工人刷卡时,可以看到自己当前的工作量和实时计件工资收入,这也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去工作。举个例子,员工接近下班时看到自己当天的计件收入到了160多元,就可能会再主动努力增加一些工作量,争取能达到200元以上。

每人面前的设备可看到自己的收益

刷卡就能看到自己应该操作的工序

作为信息化来说,这是在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刘作集说,这个环节的信息化他们已经实现了多年,并且进行了多次的升级换代,“同时,在很多的环节,包括订单、采购、仓储、物流、财务、售后等各个环节,我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都有推进,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把这些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用系统。”

“现在,我们在做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环节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通过一个平台完全串联,现在开发的“D2M全球化批量定制平台”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刘作集说,这个平台还可以把同行业的产能接进来,“如果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接到的订单量过多,就可以分发给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也可以实现批量原材料采购,进而降低全行业的生产成本。”

破解批量个性化定制和批量生产之困

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市场是全球化的,这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定制。然而,作为一家企业来说,能带来更高效益的却是批量化生产。这两方面,看起来是一个矛盾。

通过雪达集团的“D2M全球化批量定制平台”,记者也看到,每个客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服装的款式、颜色、尺寸,甚至是面料等,最多可以做出几十个选择。毫无疑问,这就是个性化定制。

客户网上下单

根据需求个性化定制

如果企业按照这样的订单,且不说一件一件去生产,就是同款几千件的生产规模恐怕也会影响生产的效率。

“这个系统,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刘作集说,系统接到各种各样的订单后,会根据款式、面料等因素,对订单进行详细拆分、重组,“系统会自动把同类面料,款式相同的订单放在同一生产模块进行排产,这样一来,就破解了批量个性化定制和批量生产的困局。”

据了解,“D2M全球化批量定制平台”除了有内部信息整合重组之外,还有外部信息的融合。比如说,在采购环节,系统会自动优选5家供货商,进行产品的质量、价格的分析,选取最优的一家,作为供货商。同时,行业大数据会借助数据爬虫技术,及时获取行业全方位的信息情报,查看是否有更优采购资源。

“不升级、不改造,就意味着被淘汰”

一家传统纺织企业能有如此完备的工业互联网改造方案,不得不让人点赞。毕竟,新上先进的生产系统相对容易,而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传统的生产线、生产系统进行改造,使信息化程度各异的各个环节相互打通,难度是非常大的。

一家传统纺织企业,在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改造,目前又创造性地推出了全新的、独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当老企业和“最前沿”放在一起的时候,让人很难把两者捏合到一起。

“不升级、不改造,就意味着被淘汰,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推进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改造,脑子里边也一直有这么一根弦。”集团党委书记张世安说,有时候他们的改造可能只有一个模块,可就是这么一个模块的改造,就可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比如说,有一个裁剪松紧带的工序,需要把松紧带剪成固定长度,然后用缝纫机将两端对接起来形成环状,以前这个工序有10多个人,现在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一台机器人,还有富裕产能。”

自动裁剪设备

自动切割布料

根据雪达集团的规划,大概再用3年的时间,集团会完成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到时候,成衣生产效率会提高25%以上,织布、染整的生产效率至少提高30%以上,而后勤等服务部门的用工预计会从目前的400人降到100人。

“届时,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员工充实到一线去,去完成我们日渐增加的订单量。现在,企业员工数量是2000人左右,完成改造后,预计可以实现现阶段4000多人才能达到的产能。”张世安说,雪达的发展肯定不会只是生活纺织,未来还会涉足高科技纺织、医用纺织,甚至军用纺织,“这些,都要求我们尽快完成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

传统纺织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改造

手机端和电脑端均可及时查看平台信息

D2M全球化批量定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