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岛丨谱“战歌”,他用音乐抗日

2020-07-27 22: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370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他是一位画家,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巨幅《满堂红》便出自他手;他是一位教育家,在83年的岁月中,六十余年在教育岗位培育孩子们的心灵;他更是一位音乐家,编教材,组合唱,改歌词,用音乐抗日,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本期,风流人物关注为青岛艺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赫保真。

“我从小爱好音乐,十几岁时祖父创作月琴出售,我帮助他定音位,我又帮助他按月琴的原理,做成横琴,在出售时,我用它弹奏曲调,因而得到畅销”——赫保真回忆录《绘画与音乐》。

1904年1月26日,光绪三十年腊月初十,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南关一条长不足百米、宽不过两米“新巷子”胡同内,一个男婴降生。这是个勤劳的手工业劳动者家庭,孩子的祖父赫明儒是木工,祖母李氏是绣裙手艺人,父亲赫敬臣以经营铜匠铺养家糊口,后来成为小商人。虽然家境贫寒,但男婴的出世仍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并视如珍宝,取名赫宝珍,直到15岁时,他自己改名为赫保真(抱真、葆真)。

尽管生活困苦,但赫保真天资聪敏,他最喜欢看一件普通的木头或者破铜烂铁在祖辈、父辈手中变成一件艺术品。9岁时,赫保真进入官立小学读书,业余时间,他特别喜欢摆弄家里常年积累的各种画样,并照图描画,一颗绘画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小学毕业后,赫保真考入张氏私立商业学校,然而,贫寒的家境,让他不得不辍学。每逢夏日,在潍县古城下,多了一个摆摊卖西瓜的少年。他在骄阳下为生存而奔波,但心中仍留有纯净的艺术圣地。

1919年,在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爆发的那一年,赫保真正式就业,进入四个小学(丁氏小学、郭氏小学、模范小学、继志小学)合办的文具店学生营业部当事务员。在这两年中,赫保真并没有放弃艺术爱好,他利用小黑板画画宣传“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及介绍所售商品”,不但将自己的画推向社会,还有助于推销商品,一举成名。

擅长木工的祖父还会做一些月琴出售,爱好音乐的赫保真帮忙定音位,做横琴,自弹自卖,生意红火。“当我十九岁时,应武氏自力小学之聘,担任图画音乐教员,我照着‘学生杂志’上的诗歌学着自己谱,从这儿起图画音乐那门功课就成了我一生教学的专业”,赫保真遇到的点播者,还有一位忘年交:孙仙坡。“我髫年时常听他弹古琴,曾数次造访,聆其教益……我向他学琴,他指点了古琴的知识与指法,并介绍我买了《琴学入门》,我向塾师韩先生借得一张古琴,按谱练习弹‘古琴吟’,即请他指正,他惊叹我入门很快,并给予许多指教,甚受启发,可惜于次日即接郭雨农校长信邀我到青岛就模范小学教员,自此天涯海角”,就这样,赫保真完成了他的音乐启蒙。

其实,此时还有一个人对赫保真先生影响较大,而他后来还成为赫老的同事,“在潍县学生营业部当事务员的时候,赫老的偶像是李华萱老师”,赫保真先生的弟子、著有《鉴史探源——赫保真先生艺术足迹回顾》的郭明华先生告诉半岛记者,“他在营业部里见到李老师的歌曲集,当时就很崇拜,后来他俩在市中成为同事,我们都住汶上路,是世交,我父亲郭士奇和他们关系较好,李华萱老师对赫老帮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