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青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已达44所 老牌院校也迎来了办学新格局

2020-08-06 20:1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130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金震 实习生 陈晓蕾

决定一座城市高度的,应该是高校!青岛似乎有着更透彻的理解,以高校落子来滋养城市发展,以人才培养服务青岛的继续腾飞,目前已经引入了一批知名优质高校,在青岛建立新校区或者设置研究院。青岛在人才引进、吸纳生源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成了高校纷纷落地的强大吸引力。

引才优势吸引高校纷纷落子

高校引进上的“青岛速度”,近年一直是街谈巷议的话题。伴随一批批优质高校机构落地,驻青高校的朋友圈不断扩容,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怀揣梦想,加入并成为城市“热带雨林”建设的生力军。有数据表明,在青岛高校和已运行的高等教育机构,总计已经达到了44所。

高校朋友圈不断扩大的深层逻辑,是青岛这片活力十足的热土之上,对于优质人才的不断渴求。青岛也丝毫不掩饰对“招才引智”的渴望,从政策层面“加码”提供有力保障,尤其2016年出台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意见,让社会看到了青岛的魄力,拉近了与高校之间的距离。

如今,青岛这片热土上,不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更吸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落子青岛开展深度合作并已设置研究院。

当然,青岛让高校看到了自己的诚意,高校也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优势。山东大学恢复在青岛办学后,形成了“一校三地”的格局。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本科招办主任刘传勇接受采访时,点赞青岛在人才引进、吸引生源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介绍,山东大学与青岛源远流长,目前研究生招生数量超本科生,是学术化氛围比较浓郁的一个校区。从“一校三地”的办学格局定位上说,山大更希望青岛校区成为发展新引擎。

驻青高校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与引入诸多优质高校齐步走,驻青老牌高校步入发展快车道,更与城市的建设骨血相融。目前,青岛聚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在这条新赛道上不断加速疾驰,其中不乏驻青高校深度参与的身影。青岛科技大学成立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两校将通过“政、校、行、企”多方资源,实现人才资源、科研资源的有效对接,联合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

驻青高校办学格局的版图也在扩大。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正加紧建设,将结束海大长期以来没有海岸线和综合性滨海实验场的历史,为学校发展特别是涉海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也启动了建设,助力“双一流”建设、提升服务青岛、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能力。青岛大学在胶州建设新校区,建成后比现有三个校区总面积还大。青岛理工大学也逐步实现迁移,以西海岸的新校区成为主校区。青岛农业大学也建设平度校区,目前教学楼、生物楼、化学楼、信息楼、行政楼、食堂、宿舍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等25个单体建筑已完工,将结束平度市没有大学的历史。一个高校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青岛的热土上雏形初现。

此外,面向青岛的多元化人才需求,一批高职院校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青岛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生。仅今年,就有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启用招生。目前,全市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1所,为青岛职教高地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