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的21封信(贰)| 致亲爱的青岛

2020-08-07 10:32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06465) 扫描到手机

致亲爱的青岛

  亲爱的青岛: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辛家庄人,今年已经84岁了。从年轻到年老,从过去到现在,我依然脚踏这片土地,也有幸见证了辛家庄、见证了青岛的太多变化。

  从小酷爱绘画,我曾在1959年进入艺术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美术。而我,也经常拿着手中的画笔记录身边的风景,几十年间,辛家庄一直是我画中的主角。恐怕很多人并不知道,辛家庄原先就是个小村子,一出门到处是田地,再就是荒凉的海岸,根本没有现在的繁荣场景。那时生活很清苦,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考出去,跳出这个村,离开这里。

  上世纪60年代,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我先是到了青州任教10年,之后又回到青岛工作,开始是在崂山区一所中学任教,上世纪80年代,又去了位于李村的崂山县电影院当宣传员。当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画电影海报,那时“官方”海报最大的也就现在的四开纸那么大,有时需要更大的海报造势,我就出手了,画一幅宽2.5米、长4米的海报,用油画颜料要画一两天。到了1990年我病退时,已经不需要画海报了,都是用的印刷品。

  每当回忆往昔就不得不感慨,这才几十年时间,青岛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1978年之后,我们村里的草屋变成了瓦房,厂房也多了,那时还不懂什么是环保,也有一些高污染企业落户,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高污染企业慢慢地被淘汰了。1998年,辛家庄拆迁改造,这个小村子彻底变了样,慢慢有了都市的样子。2000年,我领到了新房钥匙,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但这,还仅仅是好日子的开始。

  2008年的奥帆赛、2018年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都是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出门也不便,很多变化没有亲眼见证,但当看到这些消息时,感觉特别自豪!

  如今,对照着曾经画过的场景,已经很难找到那些痕迹了,窄窄的小土路变成了香港中路,荒芜的海滩成了如今的奥帆中心……以前去李村上班,拿着月票坐公交车,先从辛家庄坐车到台东,再由台东转车到李村,每天得在路上花1个多小时,碰上天气不好,3个小时也回不了家。而且那时公交车很少,很不方便。如今,坐上2号线从辛家庄到李村,半个小时就能到!

  这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如今,我的心里有感恩、有骄傲、有期待,期待青岛更好的发展,期待更好的青岛!

84岁老市民 辛克雨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