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心系山大难忘青岛 几次回归

2020-08-07 23:1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711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1928年到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到1932年)、国立山东大学(后改名山东大学),一所大师云集的学校。在璀璨星光中,王普的名字并不十分耀眼,但是,毫无疑问,王普先生从国立青岛大学起,就对这所高校的物理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任先生说,王普第一次到青岛是在1930年,他受聘为物理系讲师,“那时学校刚在草创时期,理学院所属四个系的师资和设备都很少。物理系只有王普一位教师和一位实验技师,1931年又来了两位教授和一位讲师。就是他们四位教师,承担了系内外全部物理课和物理实验课”。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刚刚建立,校长杨振声广撒网,招人才,闻一多和梁实秋就是他用“先尝后买”的方式聘到的,杨让两人到青岛先考察考察,然后再做决定。“两位先生坐着马车在青岛逛了一圈,发现这里连马车夫都非常有素养,加上风光秀丽,当即决定留下执教”,中国海洋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杨洪勋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说。然而,不同于文学院和外语系,物理系不仅仅需要讲师、教授这么简单,还需要实验室和各种器材,面临初建时的“空架子”,王普先生他们的艰难可想而知。

他们除了教学以外,还要编写讲义,绝大部分时间是建设系里的各种实验室,并充实系图书馆,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到1934年,物理系4个年级的学生全招齐,增聘了教师,图书和仪器设备也基本齐备,物理系才算具备了初步的规模”。(《王普先生的生平与贡献》王承瑞与陈国柱作)。

初创虽然艰辛,但给予王普他们以成就感,并悄悄埋下感情的种子,所以,此后只要回国任教,王普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山大。

王普第二次到青岛是在1946年。王任先生称,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大学内迁。1946年,山大重在青岛复校。王普先生重返山大,并任物理系主任和代教务长。他积极延聘教授,推动学术讨论,到了1947年冬天,物理系便已经成了全校实力最强大和活力最旺盛的一个系。但随着战火的蔓延,教育发展受到冲击,无奈之下,王普于1948年应聘,先后在美国国家标准局、杜克大学、凡德比尔特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教学研究。

王普第三次到青岛是在1956年。这年8月,他从美国借去欧洲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冲破重重障碍,毅然抛弃在美国的一切,请中国驻荷兰使馆帮助,终于实现了返回祖国的愿望。尽管他家室在北京,但他还是谢绝了北大、清华、哈工大和中科院、国防科工委等的聘请,执意再度回到青岛,毅然再到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把余生献给了山东大学。这其中自然饱含着他深厚的情感记挂和绵长的心灵寄托。

1958年,王普在青岛山东大学组织主持了“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理论暑期讲习班”。据冼鼎昌院士回忆:“我们是在1958年7月底开班上课前几天的一个清晨到达青岛的,早上住进山大一多楼,中午就去物理系拜会王普教授。那时候,王普教授身体已经不太好,但他还是作为主人出席了当天晚上和讲课老师的会面……他为人的憨厚、对人的亲切以及思维的清晰,给我留下了一个学界长者的深刻印象。”山大谢去病教授在回忆文章中也说,他认识到“实验物理学家王普教授组织这样一个纯理论的讲习班,对已经在山大开展的基于高能乳胶片实验方向,实在是一个旨在促进实验与理论两方面相互联系的前瞻性决策。”

遗憾的是,历次的政治运动使得王普被迫停止了继续研究,而他本人也因为长期遭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折磨而不得不住院治疗。没有想到,此后他再也没能完成实验,直至1969年去世。“但他还是为山东大学核乳胶实验室的创建与高能物理研究,以及研究生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普先生的生平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