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雅集诗词酬唱 夫唱妇随翰墨留青

2020-08-22 22: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694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特殊的年代,使得张伯驹的后半生在坎坷中度过,但他一直坚守着传统文化,“他觉得他左右不了时代,但他毕生都在挽救传统文化,包括棋社、古琴、诗词、戏曲、国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的拯救中去”,撰写了《张伯驹年谱》的著名学者荣宏君先生告诉半岛记者。

徜徉在文化世界时,张伯驹多次来到青岛。

据荣宏君先生考察,1953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以及启功、惠孝同等来到青岛,到书画家黄公渚观海二路3号的寓所中泼墨交流,诗词酬唱,是为青岛著名的雅聚。“是年初秋,伯驹先生偕夫人潘素以及北京惠孝同、启功同访青岛崂山,由时客住青岛的词人黄孝纾陪同游览,时秋雨初降,众人从崂山北九水直到鱼鳞瀑(今潮音瀑),途中诗词唱酬,佳词妙句多多。伯驹先生得咏崂山妙联一副:迎来海外三千履,望尽齐州九点烟。”

张伯驹还为黄公渚作《鹧鸪天·奉题公渚吾兄碧虑商歌》:“人物一时重雁行,君家声誉旧无双。忆泛南国愁江浦,不许东家觑宋墙。惊草阵,擅词场,座中年少数潘郎。西风玉骨秋为许,莫更投诗赋吊湘。”道出了黄公渚的家世,他和弟弟黄君坦、黄孝绰都是民国文林的雅士。而就在前一年,潘素曾赴崂山写生,留下画作《崂山潮音瀑》。

1956年,张伯驹与叶恭绰、郑诵先等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任副主席,这年初夏,张伯驹先后在北海公园举办了展览,并在济南、青岛先后举办现代书法展览(《张伯驹》楼宇栋、郑重著)。 

潘素画作《崂山潮音瀑》。

1979年8月1日,张伯驹先生再度来青。此前已与刘海粟相约烟台见面,顺道在青避暑数日,下榻于火车站附近的华侨饭店。

1981年,也有张伯驹来青岛的记录:

7月4日,他给好友杨绍箕写信中提到,“我本月底去青岛,因潘素必须去,我无人照护,那里招待条件好,且可避暑。近日腹泄(泻)见好,惟腿脚仍肿涨(胀)耳”。

果然这年的八月,张伯驹“偕夫人潘素赴青岛讲学,在下榻饭店晤黄苗子、郁风夫妇及老友谢蔚明”。而他因为酷爱戏剧,在青偶遇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非常高兴,便赋诗作书相赠:“一鸣天下跃朝阳,花甲筹添日更长。踏遍齐州烟九点,会登崂顶望扶桑。纷纭世事未销兵,一白贮看天下明。尝胆卧薪须有志,长宵起舞待鸡鸣。”跋曰:“素秋女士辛酉八月吉日为五十晋九初度,同游青岛相遇,因赋俚句二首。预祝其明岁花甲之庆。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四。”

张伯驹和潘素捐给青岛博物馆的临摹《游春图》和题跋。

在青岛,他对这里的美景念念不忘,是年9月20日,他在致函天津词家张牧石时提到:“牧石词家:十五日来到青岛,属函谷关路七号第二招待所,地属风景疗养区,极花木之盛,幽静雅洁,南离海滨浴场不及半里,步行七八分钟。北离公园一站,园内花房有兰花数百盆、桂花数百盆,其他花木并多。每日下午至海一行,但不敢下水,以腿疾一浪即可打翻也……”  

在青岛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精美的《游春图》摹本,文保部副主任罗琦告诉半岛记者,这是张伯驹先生和夫人潘素捐赠的作品,张伯驹先生还亲手撰写了题跋讲述了整个过程。题跋中,张伯驹先是讲述了《游春图》的出处和珍贵价值,随后简单介绍了他重金购买和将其交于故宫博物院的经过,夫人潘素已经不是第一次临摹这幅国宝,“兹更重临一卷以赠青岛市博物馆”,落款为“戊午冬中州张伯驹题记时年八十又一”,这一年是1978年。足见,张伯驹夫妇对青岛印象之好,感情之深。

张伯驹赠予吴素秋的诗。

张伯驹具体来过青岛多少次,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数字。“他经常来青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他和夫人的字画靠青岛一位友人卖出去,以维持生计,这是周笃文先生告诉我的。周笃文先生和张伯驹先生有70多封信件往来,我正在整理《翰墨留青——张伯驹致周笃文书函谈艺录》,张伯老几次在信中问青岛那边怎么样了,画是否还能卖?所以青岛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1982年2月26日上午,张伯驹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结束了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但他高举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旗从未倒下。好友宋振庭先生评价他:

“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

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赍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