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看过来 青岛市博物馆“以易贯之——馆藏书法五体作品展”全是大家之作

2020-08-30 13:0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263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来了。由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部李敬华老师策划的最新原创展览《以易贯之——馆藏书法五体作品展》于8月29日在博物馆东区二楼北展厅正式开展了!此次书法展,共展出馆藏明清与近现代书法五体佳作30余件,不乏有文徵明、董其昌、王铎、刘墉、高凤翰、康有为、黄宾虹、王献唐等书法名家的作品,是青博为丰富岛城文化生活的又一力作。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在孕育之初,就具备中国经典文化的精神。从汉字的起源来看,汉字的创造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与中国古代经典《易》中所载八卦起源说一致。

《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宗,其核心即“阴阳”。易象至简(卦爻符号“—”和“- -”),易道却“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书法的线条犹如爻卦,可谓至简,却可表现宇宙的律动和个人的情思。而在创作规律上,中国书法充分显示了《易》的阐释方式:简单的汉字之“形”,被书家赋予个性文化而成为“象”,由此而生的气韵境界为“意”。所以,书法不仅仅是艺术,它的存在最直接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即内在本质:不是借助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而是以具体形象作为思维符号,以直觉得方式把握世界。

汉字是中国书法的载体。汉字经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至魏晋、南北朝,已是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从而彻底完成汉字书体的演变;中国书法也由此开启了全面自觉的发展进程,进而缔造了中国书法辉煌灿烂的成就。

此次展出青博馆藏明清与近现代书法五体佳作30余件,或可视为中国汉字衍生与中国书法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观众可从中观其“形”,赏其“象”,会其“意”,参悟中华文化精神之真谛。

开展时间:2020年8月29日

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东区二楼北展厅

下面请先欣赏一波佳作:

近代 罗振玉纸本甲骨七言联

清 何绍基冰梅笺楷书八言联

清 刘墉绢本行书《容台集》句轴

清 郑簠纸本隶书王绩诗中堂

现代 黄宾虹纸本篆书联

清 高凤翰纸本草书中堂

清 吴大澂纸本篆书七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