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传奇:开办商行 高秩臣赢得一席之地

2020-09-01 19:2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426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初冬,再次来到正在改造中的黄岛路上,曾经热闹的市场,如今仍然保留有很多铺面,虽不复往昔,却也人来人往。黄岛路74号到82号是半岛记者的目的地。网店往上共有三层楼,明显高于周边的两层楼。“家里人口多,加上为了出租网店,父亲当年特意加盖的”,高思国先生告诉记者。

高秩臣具体是哪一年第一次抵达青岛的,高思国先生说还不能确定,总之,抵达青岛后,高秩臣被青岛城市建设的繁荣景象给惊着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比烟台开埠要晚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得会如此迅速,很显然,伴随着建设而来的,是无限商机。

新的想法冲击着高秩臣的头脑,他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决定同时在青岛“开疆拓土”,开辟新的事业,如果顺利的话,就搬到这里来。主意已定。高秩臣很快就给自己寻得了一处落脚之地。

上世纪初,德国侵占青岛期间,将青岛划分为青岛区也就是欧人区,和大鲍岛区即华人聚居区,这一理念中无不渗透着德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似乎,他们早已忘记,这片国土属于中国人。

在华商聚居的大鲍岛区里,高秩臣购买了黄岛路74号到82号的房产,正式落脚岛城。高秩臣在青岛创业的细节,如今史料记载不多,高思国先生凭借记忆和哥哥们的讲述,基本上还原了父亲在青岛创业的脉络。

高思国先生告诉半岛记者,父亲在青岛的商号叫“宝源行”。“他在考察了山东的物产和广东的市场后,决定在青岛经营两地干鲜果的行商生意,先把深受关东百姓喜爱的山东特产大枣、山楂、核桃、白果等用船贩运到广东销售,再把广东的香蕉、橘子、菠萝运来青岛”。在当年的交通条件下,能吃到南方的水果已经算作是“山珍海味”级别了,如此以来,高秩臣很快成为广东商人中较有实力的一位。“与此同时在青发展的还有陈明初在潍县路开设的‘宜今兴’;欧阳权石在李村路开设的‘广有隆’;古成喜开设的‘大成号’等。父亲还成为广东会馆和潮州会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还与几位广东富商一起投资兴建了一处公共墓地,名曰‘广东公墓’。”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高秩臣在青岛的房产也日渐增多。除了黄岛路,他还购得即墨路、胶州路之间“聚福楼”饭庄那一大片房产,“同时还合伙投资开办了天津路‘震华金店’,北京路‘胶东药房’,‘东莱银行’也有少许股份。没几年又在济南投资开办了‘卫生池’澡堂,是当时济南市最大的一个澡堂,还派人到上海发展水果、土产业的买卖,但没形成气候。可以说1910年至1921年期间,是家父在青岛的商贸事业发展最红火的时期”。

目前,对高秩臣的记述主要依赖于高思国先生描述的“速写”,没有太多的细节,不过,从中仍能看出高秩臣早期的生意头脑,和青岛市场的欣欣向荣。

1914年9月28日傍晚,孙中山一行从济南乘坐火车抵达青岛火车站,随后两天,进行了参观和演讲。高秩臣作为成功的潮商,参加了广东会馆为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宴会,并在会馆门前作为青岛社会各界名人与孙先生合影,这一切都印证着高秩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