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泽先生再向青岛市博物馆捐赠宝贝 这已经是第28件了

2020-09-01 21: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606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9月1日,青岛市博物馆意外地迎来了已经相约了11年的老友:已是九十岁高龄的李经泽先生。

李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青岛市博物馆,捐赠了一件十六世纪日本造剔犀香盒。2020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受疫情影响,李先生往来不便,因此李先生与青博的每年10月之约,今年提前了一个多月。李先生将这件珍藏多年的香盒交给邱玉胜馆长,至此,李氏家族已向青岛市博物馆连续捐赠了28件珍贵文物,不一样的是,这件香盒是李氏家族捐赠系列中第一件非中国制造的文物。

捐赠结束后,李先生照例来到西区三楼《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展厅,看望展厅里陪伴李氏家族多年的“老朋友”,如今是青岛市博物馆藏品家族的“新成员”,当听到市博物馆对所捐赠文物的保护力度之大,对专厅的展示提升方案已得到批复和经费支持时,表示了欣慰和肯定。

李经泽先生(右二)向邱玉胜馆长(左二)捐赠文物

此次李先生突然造访,是唯恐被疫情影响而爽约,足见青博之约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去年10月14日,半岛全媒体记者曾参加了第27件珍贵文物捐赠现场,亲眼目睹了李经泽先生的豁达和幽默。李经泽先生的父亲祖籍山东招远的李汝宽先生,是著名的爱国收藏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在瓷器、漆器及中国地毯等方面多有建树。李老先生从2003年落叶归根,定居青岛,安享晚年,至2011年与世长辞,享年109岁。基于这样的缘分,李经泽一直心系青岛。

当时,提起与青岛市博物馆的交往,李经泽说源于2009年的一次参观。他参观结束后认为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的漆器品种较少,不免觉得稍显遗憾,他觉得“青岛市民应该看到更多更珍贵的漆器”,便到前台询问如何捐赠。恰巧时任馆长听到他们的对话,便把即将离开的李先生留下。就这样,一件件珍贵的藏品从李汝宽家族来到了青岛市博物馆。从2009年到2019年,李经泽代表李氏家族先后向青岛市博物馆无偿捐赠27件藏品。漆器上起战国下至清代,有剔红、剔犀、素髹、嵌钿等多个品种。此外还有李老珍藏的瓷器与皮革画等文物,丰富了馆藏文物,填补了青岛市博物馆的收藏空白。为了表彰李经泽先生为青岛文博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市人大于2019年5月23日授予李经泽“青岛市荣誉市民”称号,他也成为35年来,青岛第28位获此殊荣的国际友人。

这次,李经泽先生带来的是第28件文物:十六世纪日本造剔犀香盒。

这件香盒直径10厘米,口径8.9厘米,高3.2厘米。圆形、平顶、直壁,子母口,足内及底髹黑漆,斜面显露红、赭、黑三色漆,漆色莹亮温润。盖面满雕香草纹,线条流转自然,构图饱满。此盒漆层厚约百道,深刻近底,全器雕刻不作棱角之形,刀法圆润,刚劲有力。堆漆肥厚,形制典雅。纹饰婉转生动,匀称柔美。器底针刻“杨茂造”款。

元末雕漆工艺发达,尤其以嘉兴府张成、杨茂二人最富盛名,他们的作品曾远传至日本,深受日本茶道家的钟爱。此类器物为日本人品茗焚香时,盛放香料的器具。后来明代实施海禁,中国漆器供不应求,日本开始仿造国产漆器,该香盒便是16世纪左右的日本当地产物。据李经泽先生介绍,该器是二战后他于上世纪中期从日本一位望族家中购得,与之配套的木盒上有多次大茶会、大展会上的名人落款,因漆盒持有者倍感珍贵,未随之出售。而且这件器物应原主人要求从未上过拍卖会而在李经泽家中珍藏超过半个世纪之久。据李先生所知,全世界收藏有此类传世日本造香盒的仅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德国斯图加特博物馆,而这两家博物馆均将之视作中国造漆器。

剔犀,北方俗称“云雕”,日本称为“屈轮”,属难度极高的特种手工漆艺。其作为雕漆中一种,始见于宋代,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多以红黑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图案。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

杨茂,元代著名雕漆名家,浙江嘉兴人,其“剔红最得名”,又工戗金、戗银法。其剔犀器却稀见无多。光绪《嘉兴府志》中有载:“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其漆作刀法有力,构图严谨,花纹图案自然柔和,秀丽典雅而具有明显的浮雕效果,极具大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