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祖孙三代养蜂人 160余亩养殖区酿造“甜蜜事业”

2020-09-03 21: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19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陆金星 刘玉凡

盛夏季节,正是莱西大青山野生荆条树盛开的时节,养蜂人也进入了一年中忙碌的时候。作为家族第三代养蜂传承人,1995年出生的王志新和父亲都是采蜜人,他们住在深山,与蜂“共舞”,投资70余万元建立了占地160余亩的中华蜜蜂养殖区。祖孙三代靠养蜂让自己的日子“甜”了起来,通过“合作社+生态自然区+蜂农养殖生产”的方式,父子俩带动村民致富,提高了周边蜂农的收入水平。

探访:

一家三代养蜂人

大山深处酿“甜蜜”

“十里大青山,万亩槐花林。”大青山位于莱西市南墅镇西北,南濒碧波荡漾的北墅水库、西邻平度北接莱州,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有8万多棵槐树,是青岛及周边地区最大的槐林。山上植被茂密,幽静迤逦, 风景秀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7月9日,半岛记者来到了大青山下,山间各种野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记者注意到,半山腰有一处小院,小院门口有“生态观光园”等字样。院内都是有关“蜜蜂”的元素,既有蜜蜂的品种、历史,还有蜂蜜的制作过程,俨然成为一个小型蜜蜂科普基地。

沿着山路行走,记者发现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蜂箱,采蜜人王志新戴着头罩,开始提取蜂蜜,成群的蜜嗡嗡叫。

“时间长了,我们不戴防护面罩也可以。”养蜂人王志新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是莱西市有名的“养蜂达人”。王志新告诉记者,他们祖孙三代养蜂,从爷爷辈开始,一家人养蜂历史有七八十年了。“你要过去,必须戴上这个。”王志新拿出一个头罩递给记者。戴上后,周围的纱网垂下来,将人的脸和脖子遮起来,可以防止蜜蜂蜇伤。王志新和父亲王建和带着记者走近蜂箱,揭开盖子终于露出蜂箱。王志新从蜂箱取出蜂巢,上面密密麻麻布满蜜蜂,他取下一块蜂蜜让记者品尝,记者尝试之后发现蜂蜜色纯味香,回味无穷。

讲述:

为了“追花”全国各地流浪

王志新说,在建立中华蜜蜂养殖区之前,父亲王建和为了追赶花期,需要四处漂泊流浪,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养蜂是个体力活,吃住都在帐篷内,以前四处流浪全国各地去追花。”王建和告诉记者,一年四季频繁奔走,哪里有花就去哪里。一般先是去广东、广西采蜜,接着去江苏、浙江,随后去安徽、河南,最后转一圈再返回省内。“那时候没有特别的交通工具,远的地方就乘坐火车,近的地方就开车去,到了地方就把先安装帐篷,开始搬运蜂箱,采蜜,一年四季都处在忙碌中。”

“养蜂也是看天吃饭,我们最怕恶劣的天气。”王建和说,一旦到了阴雨或者刮风的天气,蜜蜂就找不到蜜可采。后来,父子俩投资70多万元,在大青山周边投资70余万元,建立了占地160余亩的中华蜜蜂养殖区,这也是莱西市第一家中华蜜蜂种蜂场。“我们养殖的是中华蜜蜂,具有能够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消耗饲料少等优点,品质特别高。”王建和说道,养殖基地建成后,他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可以说我干这一行30多年,从来没有卖过一滴假蜂蜜。”王建和说道。

致富:

成立专业合作社

带动周边蜂农致富

王志新介绍,每一个小蜂巢就是一个蜜蜂的“房子”,蜜蜂采集了花蜜以后就放在蜂巢里,等到蜂巢填满蜂蜜的时候,蜜蜂就会用一层蜂蜡封住,这个时候就可以采集蜂蜜了,蜂蜜采集有各种方法,园区内还专门保留了一种“土法”采蜜的方法,对采蜜过程不做任何干涉。王志新说,目前,养殖区有中华蜜蜂110余群,年产蜜1000余斤。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父子俩似乎不太怕蜜蜂,“不同蜜蜂的性格不同,有些蜜蜂很温顺,有些很凶猛,不同体质的人被蜜蜂蛰了,身体反应不一样。”王志新介绍,每天被蜜蜂蜇个三四次仍然是家常便饭。随着被蜇的次数的增多,父亲和他的身体也逐渐有了免疫力。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建和被蜜蜂蜇了以后,身上稍微红肿一下,红点很快就消退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打响蜂蜜知名度,王志新和父亲于2016年创建了“滴滴汇”蜂蜜品牌。“经过2年多的努力,‘滴滴汇’品牌逐渐被客户和官方认可,还成为了青岛(莱西)2019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官方推介产品。”王志新介绍。记者了解到,王志新所在村内养殖蜂蜜的不在少数,但因为都是小作坊似的加工,销售数量和价格并不理想,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养蜂压力,王志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生态自然区+蜂农养殖生产”的方式,形成了养殖技术、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养殖园区授粉一体化运营模式,不仅壮大了养殖规模,也大大提高了周边蜂农的收入水平。

背后:

养蜂人有了“生力军”

幸福的生活比密甜

“这么多年多亏党的政策好,政府给我们很多支持,我们养蜂人生活也越来越好。”养蜂人王建和感叹道,今年已经50岁了,如果再出去漂泊身体也不允许了,如今他和儿子王志新把大青山当成了养殖基地,上面植被茂盛,一年四季山上各种花开不断,为养蜂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靠着养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城区买上了房,这样的幸福生活比蜜还甜!”王志新说,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甜蜜、更幸福。

“像我这么年轻的养蜂人并不多,之前我去参加蜂业协会的论坛,基本上都是和我父亲一样年纪的养蜂人,像我这样的‘95后’真是少之又少。”王志新说,他本来在青岛市区一家国有企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看到养蜂事业大有可为,他毅然辞职回到老家,帮助父亲拓展养蜂事业。“这个选择我不后悔!希望我的下一代也能从事这份事业!”

“我们是山东省蓄禽资源保种场,我是莱西市唯一一家可以售卖原种的一个蜜蜂养殖场,如果有需要养殖这个中华蜜蜂,觉着中华蜜蜂有效益的话,可以到我们这地方来引种。”王志新呼吁有更多的人能从事这一“甜蜜”事业。据悉,莱西市已发展蜂业合作社6家,蜂群数量达到2713群,年产蜂蜜近3万公斤、蜂王浆1031公斤、蜂胶39公斤,年收益可达到160余万元,通过“甜蜜”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也拓宽了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