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要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山东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举措征求意见

2020-09-10 20: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24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劳动教育要成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9月10日,省教育厅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就深入推进劳动教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各年级劳动教育的侧重点,中小学可布置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劳动作业,切实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进而从中受益。

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各有侧重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区分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将社会劳动体验与家务劳动贯穿全过程。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个人生活能力和习惯养成。生产劳动教育使学生亲历工农业生产等创造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服务性劳动教育强化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提高社会责任感。

“学校非常有必要开设劳动课,我们作为家长是非常欢迎的。”一位二年级新生家长介绍,很多学校其实早就在推动劳动教育,比如疫情期间安排的家庭作业,包括了帮父母做家务、打扫卫生等,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那么,各学段到底开展哪些劳动教育,省教育厅也明确了“侧重点”。小学低年级进行劳动意识启蒙,学习个人生活起居自理,感知劳动乐趣。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初中开始兼顾校外生产、服务性劳动,初步养成有责任心的劳动品质,懂得劳动安全。高中丰富职业体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懂得自立自强、关心社会和他人。职业院校还要注重职业荣誉感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倡导半工半读,提高劳动技能。高等学校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比较成熟的敬业、奋斗、奉献等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劳动教育将建设专门课程体系,大中小学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周课外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普通高校明确依托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

记者从岛城多所中小学了解到,其实劳动教育已经融入学校教学。以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为例,学校很早就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劳动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学校还打造了特色的校本“五亦课程”,其中一项就与劳动教育有关,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还要求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学校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结合生产类实习实训活动,积极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

学校可适当安排家庭劳动作业

意见稿要求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承担擦黑板、分午餐、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等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鼓励根据现有资源开设田园、烹饪、维修等特色劳动教育项目。高校应充分结合专业特点,注重与新技术相衔接,开展创造性劳动。要完善勤工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助教、助管、助研、助后勤等助学岗位。

此外,还将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劳动教育。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党日团日队日活动、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结合实际推进职业体验,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高校则应结合产业和劳动新业态,适应山东转型升级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

劳动教育不应只是在校园里,意见稿要求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加强家校协同,中小学校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布置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整理房间、倒垃圾、做饭、照顾老人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劳动,家长打卡反馈,分年级建立家庭劳动清单,每年学会1至2项家庭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省大中小学将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建立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制度,学校每学年组织1次,以展示促提高。建立劳动竞赛制度,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赛出劳动标兵,树立劳动典型。在高中和大学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将开展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家庭劳动以及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的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记入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同时,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通过自建、共建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等方式,加快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建设。对劳动实践基地,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服务。今年年底,研究修订学校建设标准,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建好配齐学校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建立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学校要专兼职结合配备劳动教育教师,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学每个年级配备1名专任教师。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此外,我省将推动设立学校劳动教育安全险,导利用社会捐赠资金等设置劳动教育安全风险基金,健全救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