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攻坚看行动丨威海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精致城市建设

2020-09-13 10:38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41577) 扫描到手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辉

威海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精致城市建设

破解“成长的烦恼”带来“稳稳的幸福”

9月7日,走进位于威海高新区的迪尚服装技术中心样品车间,只见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转,一件件样衣由设计图稿变成精致的成品。“这里原先是一处闲置了8年之久的楼宇,得知威海高新区将这栋楼列为首批盘活项目后,我们积极参与项目处置,把这里打造成服装技术中心。这里集版型设计、样衣制造和产品展示等六个功能区为一体,每年可以完成近10万个最新服装款式的设计及数据积累。”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告诉记者。

放在一年之前,人们不会想到,“时尚创意”和“大数据”这样的热词,会与这座外表灰不溜秋、屋内蛛网遍布的大楼扯上关系。如今,这栋楼不光能带动40多亿元的设计制造业务发展,还能提供300人的就业岗位。在威海,新官既“理旧账”又“买旧账”,通过真抓实干,销账又消气,类似这样的“大楼变形记”在威海不断上演。

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表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要敢于直面历史问题,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这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是加快精致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威海市委市政府把“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低效用地以及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问题,作为城市成长的四个“烦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拿出攻山头、炸碉堡的决心和毅力,全力破解“成长中的烦恼”,带给群众“稳稳的幸福”。

因为种种原因,威海有十几万套城中村改造的商品房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成为万千房主心中的“隐痛”。2018年9月,威海市成立了解决城市建设领域矛盾纠纷问题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统筹调度,各部门联合发力,集中解决城中村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威海市提出了“边办证、边追缴、边查处”的工作思路,对因城中村改造遗留、项目建设单位经营不善、建设手续不完善导致无法办理竣工验收和欠缴政府性基金及有关税费等原因造成无法办证的问题,采取会签认定的方式予以解决。两年来,威海共解决14.5万套房屋“办证难”问题,很多群众用“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来形容拿到证以后的感受。

2019年,攻克“办证难”找对路子加快推进的同时,以解决城市建设领域矛盾纠纷问题领导小组原班人马为依托,威海又吹响了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处置的“集结号”。威海把问题项目划分为盲目投资、供给失衡、恶意投机、借贷陷困、抽逃资金、涉法涉诉等六种类型,分类施策,探索运用“整体盘活法”“腾笼换鸟法”“项目重组法”“破产重整法”等处置办法,目前已盘活处置164处。为避免出现新的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威海从市场调控、政策供给、预售监管、运行监测、招商落地等五个环节加强管控,形成长效机制。

威海高新区黄家沟南山有120多亩土地,只有一栋住宅楼,却有着大片的空地、厂房,配套设施也不齐全。十几年来,城中村改造和旧村改造都没能解决掉这个“包袱”。在低效用地整治工作中,这里将变成一个居民小区,按规划能容纳1600户居民。一边是低效用地“晒太阳”,另一边是用地指标紧缺,如何做好土地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是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今年,威海市成立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启动了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摸排出40个地块1279公顷低效用地,制订了三年整治计划。威海探索出“好吃的”与“难啃的”一起咬、“肥肉”与“瘦肉”一起吃等搭配处置办法,掌握局部不能平衡的全局平衡、近期不能平衡的长期平衡、静态不能平衡的动态平衡“三个平衡”原则,统一规定出让补助、规划调整范围、市区受益分享等政策,采取拆除重建、改变功能用途、改造外观风貌等不同开发方式,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发和共同招商。

路不平、灯不亮、草不绿、狗不拴等问题,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小事,影响着市民的幸福感。为了让群众的话有人听、群众的事有人管,威海打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网格化平台、城管平台,热线事项同时派发镇街和部门,快速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威海还发挥好志愿服务、信用体系等作用,人人都可以成为城市管理的“啄木鸟”志愿者,通过城管“市民通”APP,可以随手拍、随时传、快速反映13大类234小类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党建+红色物业”,威海建设市级、区市级以及深入社区的红色物业服务阵地,让一座座“红房子”成为社区居民拉家常、诉烦恼、解难题的场所。目前,全市已成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13个,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500多次,整治热点难点问题2.2万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物业投诉率由7.2%下降到0.4%,业主满意率提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