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媒观青岛丨智能的家俘获众人心,聪明的房自己会“呼吸”

2020-09-20 22:1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451)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李红梅 见习记者 孙心悦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 何毅

智能的家居,让人重新想象未来生活;聪明的房子,“颜值”超高还会“呼吸”;还聆听了“大国工匠”的故事、探索了“大国重器”的奥秘……9月18日开始的“行走黄河·媒观青岛”采风活动走进海信智能展馆、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及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德生态园、海尔卡奥斯平台、东方影都等地,来自黄河流域的媒体人深入了解青岛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工业、无人码头等国内、国际领先的技术后,纷纷感慨青岛“是一个很有魅力和潜力的城市。”

海信智能展馆:

震撼于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

9月18日,“行走黄河·媒观青岛”采风活动首站来到位于市南区东海路上的海信智能展馆,在这里,众媒体大咖透过馆内新颖的展示手法全方位地了解了家电产品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还体验了一把未来生活的畅想。

海信智能展馆于2011年建成开放,占地1600平方米,集历史文化、智能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绘制出了一幅关于科技和未来的蓝图。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企业产品展厅仅局限于参观和游览,海信智能展馆通过参观者与展品交互体验的方式,让参观者切身感受中国家电以及智能工业产品的发展历程。红灯牌收音机、青岛牌老电视、第一代电冰箱……穿过一条家电组成的长廊,来到多媒体展示区,又迎来一条电视长廊,大尺寸液晶电视的眩目画面、高新技术下呈现的缤纷色彩,360度全屏幕声场,瞬时让大家沉浸在一个声像的世界里……从液晶到激光,从模拟到数字,从物联网到智慧家居。智能,享你所想;生活,重新想象。

这里,还展示了海信公司最尖端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智能设备展厅,通过展馆讲解员的讲解,大家深刻了解了海信在通信、家电、智能家居、光通信、智能交通及医疗等产业的最新产品。除了实际的产品,展馆中还有很多介绍新产品的技术背景的展品:显示背光技术的显示屏,显微镜下的光波导器件,能做智能手术的医疗技术辅助设备……

此次参观,内蒙古日报记者李振南最震撼的是食材管理冰箱,“比如存放多种肉类,一是时间长了分不清楚到底是啥肉,二是也不知道肉放了多久,但通过冰箱自带的标签,在冰箱上扫码存放,冰箱就能记录下来并能提醒,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感叹于现代技术的先进,他也盼着这种技术的普及,能让大众早日都能用上这样的冰箱。

来自太原日报的一位记者亦是深受震撼,“智能家居是以前没了解过的领域,今天见到的也是从没见过的东西,通过这次参观,确实感受到了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程度。”他还表示,想给父母买海信电视和冰箱。不光是对智能家居有了更深的了解,十年前曾到过青岛的他坦言青岛也有很大的变化,“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个城市。”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

秒变“小学生”听“大国工匠”讲港口故事

9月19日上午,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行走黄河·媒观青岛”采风活动一行走进了皮进军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一进工作室,迎面墙上的两行八个大字,彰显出工作室的理念。从1991年8月通过对口扶贫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皮进军成为一名码头装卸工,到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到现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装卸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副队长……皮进军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不断磨砺,一步步成长为“工人专家”“大国工匠”!在这间总面积3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有他成绩的展示,也有他创新的起点。

货船、抽吸机、灌包机、喷雾车、集装箱……在工作室里,制作精细而小巧的模型瞬间吸引了参加采风活动媒体人的注意,皮进军就每个模型的意义用途做了说明,并进行了港口运输模型的展示,各媒体人秒变“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关于港口的知识,也有关于成长的故事。”

据了解,结合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布局,皮进军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三合一翻箱器”、“新式铜精矿灌包箱”、粮食“门到门”全程物流等900多项创新成果和50多项国家专利,累计创收3.9亿元,节支2.3亿元,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提供了强劲动力。

对这次采风,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采集中心副主任田鑫感触颇多,“我们银川是没有港口、缺乏重工业的,看到青岛港之后我觉得码头是通向世界的东西,通过参观青岛港,既能看到青岛,也能看到青岛与世界的联络。”而在听了皮进军的故事后,他更是感慨很多地方缺的不是重工业,而是从农工业到重工业的拼搏精神,“青岛是一个给所有努力的人创造机会的城市,普通人在青岛只要勇于拼搏也会获得丰厚的收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回去之后宣传学习。”他坦言此次采风让他启发很多,“回去之后落地报道,我会把感受到的青岛推荐给银川人,让更多人知道青岛的故事。”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感叹“只在电影中才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从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离开后,大家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参观这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乘车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各色集装箱中,大家纷纷感叹“特别震撼,没想到青岛港这里面这么大,感觉里面可以开条公交线了”……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先上演一波拍照“打卡”!“平时真没机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只在电影中看到过!”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记者郭强感慨道。

碧海蓝天间,这里“静悄悄”,这里很繁忙——偌大的码头和堆场空无一人,生产作业却如行云流水一刻不停。记者在现场看到,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码头,如同力大无穷、智慧灵动的变形金刚,从巨轮上有序地装卸着集装箱,76台高速轨道吊在堆场上往来穿梭,83台自动导引车流转自如,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轻巧抓起、精准堆码……

这里,有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AGV)循环充电技术及系统、全球首创港口大型机械“一键锚定”自动防风技术及系统、全球首创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旋锁技术及系统、全球首创氢动力轨道吊(ASC)技术及系统、全球首创无人码头智能监管系统、全球首创码头物联网可视化运维平台……这一系列耀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技术的革新,离不开人才的创新。这一点,采风活动一行在参观许振超大师工作室时深有感触。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是许振超的“座右铭”。抱着这样的信念,只有两年初中文化的许振超从一名码头工人,到自学桥吊核心电路等知识,看的还是英文教材,他不断磨练技能让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

看着眼前的一切,听着许振超的故事,来自各地的媒体人感受到同样的震撼就与钦佩!“以前都是通过人力才能实现的工作,现在通过许振超这样一代代工匠的创新,解放了人力,而且安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保障!”郭强表示,采风行让他们经历了不同的人与事,体验了不同的场景,也看到了更大更广的空间,“不虚此行!”

中德生态园:

会“呼吸”的被动房实在太聪明

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开空调,温度常年维持在20℃~26℃,湿度控制在40%~60%,节能率达到92%以上……这看上去不可实现的一切在中德生态园的一栋建筑中成为现实。9月19日下午,采风活动一行来到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这座建筑不光“本领”大,“颜值”也很高——白色卵石形的外观,简约而不简单的流畅线条,现代感十足,在园区一片砖红色的建筑群中分外显眼。

被动房也称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也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被动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教授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应该不用主动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参加采风活动的记者们了解到,在中心的建筑保温方面,为防止传统建筑中“冷热桥”结构造成的热量损失,设计师独创了隔断阳台结构板、无热桥穿墙套管等“断桥隔热技术”,通过衰减冷热桥来降低建筑能耗。此外,中心还采用了全自动外遮阳系统,主要降低夏季透明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来降低建筑能耗。就这样,被动房可以在不供热、不用空调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冬暖夏凉。

“一进技术中心,就有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温度、湿度舒适,体感非常好!”据了解,之所以体感舒适,正是由于被动房技术中心摒弃了传统建筑开窗直接换气的方式,通过独有的过滤装置在实现通风换气的同时避免了温度损失。而且,过滤装置还可清除雾霾,确保技术中心室内的舒适性。“这栋‘会呼吸’的建筑真是太聪明了!”大家纷纷赞叹道。

“被动房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符合现在提倡的节能环保的理念。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感觉这个概念和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甘肃日报农村部记者杨唯伟表示,她坦言自己非常高兴能参与此次采风活动,“借这一机会可以来青岛学习一些经验,也能够在甘肃做一些宣传。”

海尔卡奥斯:

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参观完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行走黄河•媒观青岛”采风媒体代表来到青岛海尔集团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中心,近距离领略青岛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的信心和决心。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尔卡奥斯推出的全球首个智家定制体验云平台,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平台交互定制、数字营销、迭代研发、模块采购等方面的案例。“这里模拟的是电冰箱或者洗衣机的生产线。首先是人脸识别的录入,然后注册账号,后期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取货。”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参加采风活动的一位记者体验了一把电冰箱的“私人定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箱体、面板和顶盖的颜色,输入自己的签名或者录入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打印到冰箱指定的位置上。”讲解员表示,这些只是外观上的定制,客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电冰箱的实际性能进行个性化定制。“在家庭中,很多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了,一些非常先进的科技手段体验之后觉得非常有意思。”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方芳说。

“换个发型,换个搭配风格,还可以调体型、换场景。”在海织云衣联网平台,AI智能试衣镜引起了采风媒体代表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排队体验,在商务正装、舒适休闲、潮流出街等搭配风格之间自由切换风格,智能推荐搭配带来的全新体验不时引发赞叹。“通过衣联网平台,能一键搭配出来我们喜欢的衣服和妆容,还能直接下单定制,我觉得特别方便。”河南日报记者曾鸣说。

海尔卡奥斯建成了全国首个应急物资生态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功孵化出智慧医用方舱。此外,卡奥斯还建成了房车物联生态,一辆两室一厅的“幸达”房车吸引了采风媒体代表的关注,大家纷纷登上房车体验。“一进门是客厅,两边各有一个卧室,主卧里面有一张大双人床,次卧里面有适合二孩家庭的上下床,可以说非常舒适了,真像一个移动的家。”一位参加采风活动的媒体负责人感慨。

目前,全球的工业互联网都在探索当中,尚未形成一个成熟可供借鉴的模式。海尔卡奥斯是中国模式的代表,不仅有To B企业端,也有To C用户端,打开了企业的边界,让用户从消费者成为“产消者”,参与工厂的全流程。今年,全球经济遭遇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巨大困难,青岛果断行动,化危为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海尔卡奥斯平台更是乘势而上,给黄河流域各省(区)带来了支撑和支持,成功案例不在少数。

疫情初期形势严峻,山西却没有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海尔卡奥斯平台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第一时间向山西提供了医疗口罩端到端全流程的生产解决方案,不到两天时间,就在侯马经济开发区完成了核心生产线、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资源的调配,两条一次性医用口罩全自动生产线落地投产。为了感谢海尔卡奥斯平台的赋能,当地政府把生产的口罩品牌命名为“海马”,“海”是海尔的海,“马”是侯马的马。

威海企业康派斯房车在海尔卡奥斯协助下成功转型,不仅让产品的平均生产周期从原来的35天缩短到了20天,而且实现了产品溢价63%、订单量提升62%、综合采购成本降低7.3%的良好成效。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平台,海尔卡奥斯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助力传统企业向物联网转型,跨行业跨领域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在十几个行业领域构建起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应用场景。

东方影都:

探访摄影棚,揭秘影视制作幕后

在海尔卡奥斯体验了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之后,已近黄昏,参加“行走黄河•媒观青岛”采风活动的媒体代表马不停蹄地赶到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从“一部电影的诞生”深度揭秘影视制作的幕后,近距离感受光影的魅力。

作为世界第九个电影之都、青岛的时尚封面,东方影都在2019年带来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创造营2019》等一系列经典的影视作品。在东方影都百人审片室,采风媒体代表集体观看了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大呼“涨知识”。

据介绍,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总占地约170公顷,建有40个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和32个多功能置景车间,其中包括目前世界最大的10000平方米单体摄影棚、先进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下摄影棚。

影片制作流程中耗时最多,也是整个影片能否成功制作的关键是摄影棚。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目前有40个摄影棚,所有摄影棚都是单体建筑,且内部没有任何立柱,方便摄制组进行大规模置景。这些摄影棚规格从1000到10000平方米不等,皆采用全球最高标准设计,能够满足国内外剧组不同的拍摄需求。

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参加采风媒体代表来到产业园的1000平方米摄影棚,棚内整体“无柱式”结构一眼望去宽阔无比。摄影棚内铺设具有降尘效果的木质地板,四周网格墙面做了隔声棉设计,可以使摄影棚达到NR25,实现同期声录制。棚内的声学系统令大家可在棚内自如交谈,丝毫不见回声。

这个摄影棚的天桥层上设计了排风系统,当有烟火特效、雾效场景时,排风系统可以将棚内的空气一小时内换气两次,帮助剧组更快地达到拍摄氛围。摄影棚棚顶可以使用滑梁轨和电葫芦进行灯光等道具的悬挂,能够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内的摄影棚与置景车间相毗邻,呈“1:1”组团式布局,堪称世界首创。每个组团有5个不同规格的摄影棚,并搭配置景车间、制作用房和临时外景地。各组团功能完备、布局独立,剧组的不同工种可以在一个相对较近的距离进行沟通和有效反馈,减少了因为拍摄地与置景地相隔太远而带来的沟通阻碍和成本,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这里一共有32个多功能置景车间,包括特效、彩绘、石膏、木工粉碎、服装、摄影器材、喷绘、磨机、铁艺车间等,数量上能保证每个剧组配有专门车间,独立作业互不干扰,也有利于保护IP私密。

通过讲解员的细致描述,剧组的摄制工作仿佛就在身边。随着一个剧组用棚完结,摄影棚完成了使命,作品随即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一部电影制作的“终点”在数字影音中心,混录棚通过将动效、对白、音乐加入剪辑好的影片中,实现影片的最终呈现。

“我特别喜欢看电影,来到东方影都很高兴。《流浪地球》我看过,当时觉得后期制作、拍摄都很神秘,参观完东方影都后,明白了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一位参加采风活动的记者兴奋地说。

青岛素有“天然摄影棚”之称,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电影之都”称号的城市。青岛曾经诞生过多个电影行业的中国第一:开办了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上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创新思想在这里碰撞、智能科技在这里集聚,构筑起充满生机、开放进取、品质卓越的时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