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发展“硬核”护航 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举行建设一周年企业家大会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实习生 林祎晨
去年11月,一场市北区商协会暨企业家大会,让企业家们看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崭新的招商推介形象。市北区委书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张新竹在会上表示,当前市北区正承担起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使命,无论是重点片区的加快建设、重点平台的资源集聚,还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应用,都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与合作空间。
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一周年企业家大会开幕
9月25日,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一周年企业家大会在市北区政府二楼会议中心举办。
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如今已满一周年。通过一年的成长,以强化平台思维、深化政企合作为抓手,创新中心核心区凭借扎实的发展势力,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企业家植根核心区发展保驾护航,奋力趟出了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回首+展望,创新中心核心区踏上崭新征程
本次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主持。在一楼大厅参观完核心区建设一周年成果展之后,会议现场发布了《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的意见》以及《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区指导意见》,并由市北区委书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张新竹做主旨演讲。
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主持会议
近年来,不管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后“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还是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建设,当下的青岛正不断发挥“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作用,频频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舞台。
今年,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重新建立,青岛迎来了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青岛要发挥在“双循环”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青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开放的旗帜在新百年的航线上不断飘扬。
张新竹表示,站在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用历史的视角、战略的眼光,全面审视市北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会发现,市北既是青岛过去一百多年发展的开放策源地、产业策源地,也是青岛下一个百年发展的开放桥头堡、引爆点,还是青岛在“双循环”格局下发挥“双节点”价值的新高地、新枢纽。”
市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仉元明发布《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而对于创新中心核心区而言,其过去一年的发展正是积极顺应了青岛的开放发展的新航向,其核心旨在牢牢把握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立足港、产、城等独特优势资源禀赋,以开放创新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以邮轮母港区这一青岛开放发展大平台和未来百年发展的历史性工程为引领,核心区正凭借资源禀赋、独特区位以及优良环境,使航运、贸易、金融充分互动,围绕创新主轴,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据统计,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一年来,全区新招引项目170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注册资金100亿元的山东港口集团、注册资金50 亿的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等 9个优质总部类项目落户市北。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成为老城复兴的开放源动力。为进一步释放北方和西部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创新中心核心区正以“双招双引”作为开放动能,加速布局全球化招商,进而越来越多大型项目得以在此落地。
锁定战略发展定位,集中发力核心产业
整体来看,市北区未来将继续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定位,依托“1412”发展格局和“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整合核心产业要素资源,着力培育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聚焦船舶管理、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等17个发展赛道,力争到2022年,重点产业赛道新引进头部企业3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行业6个以上,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4个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2%,投资额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完善、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
市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钮本兵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新航运产业上,创新中心核心区将发力船舶管理,以发力总部经济为引领,带动国内外船舶管理公司集聚发展的同时,计划发挥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海运等头部机构的平台力量,将国内优质资源要素导流至邮轮母港区域,力争打造中国北方船舶设备交易及物资供给中心;发力航运服务,依托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聚航运要素,建立船舶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做实青岛航运交易所,做强航运发展研究院,用好港航产业发展基金,打造完整的航运生态链;发力邮轮产业,围绕邮轮研发设计、邮轮运营、邮轮船供、配套服务等环节,开展邮轮全产业链招商,打造中国北方邮轮中心。
在新贸易产业方面,创新中心核心区将依托港口优势及省内地炼产业资源,推动设立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并推动橡胶、棉花等其它优势品类上线交易,逐步形成“1+N”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围绕供应链贸易,依托青岛市供应链协会等行业协会、智库的产业集聚及行业引领效应,发挥供应链大厦等载体资源优势,推进供应链头部企业相关板块落地。联合海尔集团、青啤集团等本地供应链头部企业,打造中国北方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推动重点产业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通过聚焦中小企业出海需求,依托中日韩海上快线,拓展陆铁海空多式联运,促进物流通路集约创新。同时深化与中外运等企业合作,大力开展“9610”(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直购出口,试点开展“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和“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业务。发力免税经济、拓展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支持企业打造以跨境贸易为主要功能的海外载体。
市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雷发布《关于实施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的意见》
在新金融产业方面,创新中心核心区将抢抓供应链金融蓝海市场,发挥青啤集团、交运集团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撑作用,带动供应链融资平台、金融机构等关联主体集聚发展;围绕服务航运贸易发展,推进保险产业创新,会同山东港口集团组建航运保险机构,推动融光人寿保险公司、京东安联财险公司等项目落地,引入相关涉海保险机构,不断丰富保险服务主体;推进金融科技资源要素聚集,鼓励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特色支行或金融科技公司,重点培育引进一批研发应用金融科技的金融机构和核心项目,打造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深化与春光里、洪泰山海会等平台企业合作,依托平台专业服务及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创投资源,打造立足市北、覆盖青岛、面向全国的创投生态圈。
此外,围绕创新科技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将持续响应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城市战略,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依托青啤集团、青岛纺机等龙头企业搭建标杆性示范平台,打造“行业共享、全球通用”的实践标杆。从这一角度来说,创新中心核心区将持续发挥主城核心区的排头兵力量,成为青岛抢抓新经济发展风口的坚实阵地。
立足于打造胶州湾东岸老城区产业崛起的承载区、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核心载体和面向中国北方的滨海科创城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园区内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创新中心核心区将加速推进“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并围绕新材料、大健康、轨道交通等产业上持续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力争到2025年,建成支柱产业引领、特色优势明显、产业生态完整、配套设施齐全、经济贡献突出的生态型综合园区。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城市与企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企业也为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跨越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产业集聚到产业转型升级,老城蝶变,企业家作为主体力量,更是创新中心核心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最佳战友”。
拥有丰富的平台资源、多样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流量接口、优质的服务环境、完善的政策体系等综合优势,这不仅成为创新中心核心区响应国家战略和城市战略、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的底气,也为相关产业的企业家提供了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创新中心核心区站在打造青岛开放创新高地的定位上,希望引进外来的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赋能既有的存量资源整合、迭代,这需要持续发力人才高地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进而推动各产业在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大格局中实现新的开放、新的赋能、新的发展,从而带动老城变革。
市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宇龙发布《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区指导意见》
首先来看,创新中心核心区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落地,充分发挥人才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坚持盘活人才存量与扩大人才增量并重,紧扣企业价值创造和人才实际需求,运用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围绕人才成长发展“全生命周期”,实施更加积极、精准、科学、高效、开放、有力的人才政策,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备世界一流水平、能够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适应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一直以来,创新中心核心区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制度集成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据统计,2020上半年,通过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工作架构,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全区梳理10类29项重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同时,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19条意见,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政策兑现力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 100%;此外,还规划建设“港智谷”项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法治服务保障;以流程再造推进效率型政府建设,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智能办”,314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
未来,创新中心核心区将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市委“三化三型”要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区,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外学新加坡,内学上海、深圳,不断完善服务举措、推进流程再造、深化改革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做主旨演讲
而坚持平台思维,需要创新中心核心区在更广维度寻找发展“城市合伙人”,借助其在专业领域的丰富资源,开展链条招商、以商招商,创新中心核心区将城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视为命运共同体,并以此为前提条件邀请企业家来到核心区、建设核心区,以此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下一步,创新中心核心区还将健全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一企一员”对接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注册、税务、金融、人力资源、家政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一口受理、主线推进、多点接入、直观呈现、助力发展”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覆盖;推进场景创新应用,建立并定期更新场景开放清单,率先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相关项目纳入清单管理,加快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或创新模式在制造业、商业、金融、大健康、政务、安防等领域运用,打造应用场景IP矩阵。
更重要的是,创新中心核心区始终以市场主体感受为评价标准,不断完善服务举措、推进流程再造、深化改革创新,切实破解痛点、难点、堵点,确保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年底前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利用两至三年时间取得突破性成效,形成一批具有市北特色、在全国领先的经验做法和工作品牌,奋力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向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区大步迈进,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贡献市北力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张新竹代表创新中心核心区向广大企业家发出诚挚的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用战略眼光站在未来看今天,2020年是我们受到疫情冲击遇到极大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也将是危中寻机、躬身前行,迈出高质量发展关键步伐的一年。站在全球看青岛、看市北,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创新中心核心区,正在成为中国北方以开放创新改革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企业家朋友一道,乘势而起、协同发力,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