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山东港口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担当

2020-09-26 23:31 中国港口微信公众号阅读 (130569) 扫描到手机

青岛港职工作业前配齐防疫装备在码头现场召开配工会

9月24日午夜,青岛港2名码头工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里刷爆了“朋友圈”,让已经习惯于“后疫情时代”的青岛人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

在国外疫情哀鸿遍野、国内疫情防控渐趋平稳的大背景下,时隔5个月,青岛再度确诊2例本土感染病例(无症状感染),让人不由得再度揪心。国外疫情那么严重,为什么还要进行危险性高的进口冷链作业?港口眼里是不是只有经济利益?出现问题是不是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对屡屡中招的港口行业,一连串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笔者曾采访过山东港口的一些港区,在港上多少有些朋友,也了解了一些情况,想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说道说道。

逐利还是担责?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近段时间,进口冷冻食品可以说“恶名远播”,从6月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进口三文鱼,到7月大连、厦门海关查获厄瓜多尔冷冻南美白虾,再到后来的巴西冻鸡翅和俄罗斯进口鱼粉也被牵连,很多冷冻食品表面都检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

冷冻食品作业全副武装

港口因为接卸进口冷冻食品而出现疫情,自然招致很多人质疑,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进口?港口要是不接这条船,哪来的疫情?

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先对比一些数据,了解一下不进行冷冻海鲜作业对港口到底有没有影响。以青岛港为例,此次涉及的冷冻食品年进口量为30万吨左右,在青岛港一年超6亿吨的吞吐量中占比极小,而相比2019年吞吐量达13.2亿吨的山东港口而言,更是九牛一毛。可以说,不干这个活,对港口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单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港口接卸冷冻食品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以及担负的风险根本不成正比,完全可以“一刀切”抛弃此项“出力不讨好”的业务。按照正常的逻辑,只要不干了,风险自然就没了,员工不会感染,领导不用担责,经营不受影响。显而易见,这才应该是企业趋利避害的最佳选择。

既然如此,港口为什么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进行作业呢?说到底,这是责任使然,是港口作为国家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和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的使命与担当。

说回这次感染事件的主角“进口冷冻食品”。从2011年起,中国就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各类肉进口总量484.1万吨,水产品进口量62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19.9%。作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进口食品的背后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聚集了众多从业者。中国是不是进口农产品、冷冻食品,已经不是大家伙儿嘴馋不馋、有没有觉悟的思想问题,而是关系到市场,关系到“六稳”“六保”的大问题。

如果全面禁止冷冻食品进口,就会影响国内市场平衡,造成食品连锁式涨价。简单说,进口冷冻食品没有了,一批从业者丢失了岗位,本地的猪肉、羊肉、海鲜等食品会随之涨价,其后其他商品也会涨价。所以,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我国进口肉类仍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6月,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475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5%。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一再强调“六稳”“六保”,建设“大循环、双循环”新格局的原因。因此,作为连接国内国际贸易的枢纽和窗口,港口承担着服务国家“六稳”“六保”、助力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

青岛港大船靠泊作业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作为服务对象遍布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山东港口,在明知风险巨大的情况下,为什么仍旧义无反顾顶着海上防输入的巨大压力,站到了继续服务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用行动彰显了港口的硬核担当。

据此前了解到的情况,疫情暴发以来,为支持企业复工达产,山东港口先后两次主动做出让利承诺,已为200多家客户减免库场使用费近5851余万元。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涉港收费,仅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两项,预计可为客户降低费用约8700万元,为“六稳”“六保”做出了贡献。

常态化疫情防控,港口其实做了很多

此次疫情发生,很多人质疑,港口防范措施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存在什么隐患。

然而据笔者之前的采访了解到,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山东港口采取了很多硬措施。比如,在疫情暴发初期,山东港口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疫情防控机制,细化制定了8大类、100余项具体措施,出台了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和敏感人员防控,以国际航行船舶作业、进口冷链食品作业现场为疫情防控重点,分区分级精准施策。

就以冷链作业为例,山东港口对所有冷冻冷藏品船舶作业一律作为一类船舶管控,将所有冷冻品船舶列为疫情防控重点船舶采取全流程闭环管理措施。提前摸排掌握船舶的防疫信息,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船舶不予靠泊;船舶靠泊后即对船舶作业区域进行封闭管理,并安排梯口值守人员,对上下船人员进行测温、登记;作业前对登船人员作业区域进行严格消杀;登船作业人员配备全套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医用口罩、手套等全套防护用品;作业结束后,对登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消毒,并将防护用品放入专用垃圾袋统一处理;作业人员采用专班制,安排专用的候工区、就餐区与其他船舶作业人员隔离管理,对参与冷冻冷藏品船舶作业的所有人员每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而此次青岛港检测出的2名无症状感染者,就是在落实“应检尽检”核酸检测要求才发现的,要知道无症状感染者属于“潜伏者”,比较难发现。此外,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在防控体系的高效运作下,青岛港对全港区2万多名职工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截至9月25日全港区共检测12492人,全部人员呈阴性。对该批进口产品,青岛港也进行了全部封存,没有流入市场,封锁了感染源,这都反映出之前的措施和预案是有效的。

职工对码头生产区域进行消毒作业

当然,就算是偶发事件,疫情的发生说明还是有某些隐患没有完全消除,某些风险还没有得到充分管控。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全面禁止冷冻食品进口;也不能一叶障目,全盘否定港口的贡献。这次出事给大家提了个醒:疫情远没结束,每个人都不能放松。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两天抗击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话:“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真知灼见,确实如此。

我们希望中国港口在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弥补漏洞,以利再战,守好防疫的海上大门,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港口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