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岛新定位背后有深意

2020-09-28 14:05 海洋智库阅读 (204275)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新定位背后有深意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9月25日上午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山东黄河河务局负责同志介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注重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

青岛的优势

去年8月,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后,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各沿海强市竞相打造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有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等七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具备海洋航运服务中心、海洋产业集聚中心、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几个特点。而青岛作为我国老牌的沿海重要城市,在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具有一定优势:

具有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科技、教育具有领先地位,海洋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明显;青岛港是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具有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海洋文化活跃,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2018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为3327亿元,同比增速为15%,占全市GDP的27.7%。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占比提升到28.7%,海洋经济已成为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与深圳、上海、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相比,青岛海洋经济增速优势非常明显。同时,青岛拥有现代化的工业基地,海洋产业体系完备,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中心奠定了基础。国家海洋局统计的20个海洋行业,在青岛都有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打造的9个海洋产业集群,青岛有7个产业纳入国家布局。

在海洋科技支撑和海洋人才储备方面,青岛相比其他城市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青岛汇聚了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校、科研院所及海洋高端人才,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科学试点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基地。

青岛蓝谷更是海洋科研的集聚中心,目前已经集聚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大洋钻探船、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23个,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23个。在2019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评选中,青岛科研院所主导的成果占了四项,足见青岛海洋科技创新的活力与综合实力。

青岛港口资源优越,且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20年,在疫情、贸易争端影响下,青岛港依然保持了正增长。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2019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迈进了全球2000万标箱“俱乐部”,紧跟深圳港,且增速达到了8.8%,居其他六个城市港口的首位。此外,青岛还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城建、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可谓“海味”十足。

山东的机遇

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下游、东部沿海……重要的地理位置给山东半岛城市群赋予了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的重任。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还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唯一处于成熟阶段的城市群,其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发挥好龙头作用,做大做优自身是基础,加强流域内城市群联动合作是关键,引领与我国重大城市群互动发展是突破点。

如何发力,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9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给出了答案。

→优化自身发展,在解决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共性问题上发挥示范作用:

塑强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能级,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的位势;建立黄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联盟,优先推动济南与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交流合作,强化济南都市圈与郑州都市圈对接合作,打造鲁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黄河流域新兴产业策源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和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

→发挥比较优势,在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联动合作中起到带动作用:

推动建设沿黄达海高速铁路,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建设区域性机场群,加快实施“外电入鲁”工程,推动构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体系;发挥东亚港口联盟作用,建立沿海港口与内陆港联动合作体系,打造面向亚太市场的最便捷“出海口”;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教育联动,构建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衔接的科技创新链,打造黄河科创大走廊;加强与沿黄省(区)在农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河南联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安全农业示范区,组建鲁陕蒙煤化工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开展特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共建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

→聚焦要素配置,在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对接互动上发挥引领作用:

山东明确,将打造黄河流域城市群与国家重点城市群互动合作的重要枢纽。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求,推进济南“京沪会客厅”先行先试,主动承接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高端产业转移,打造全方位高效率合作平台;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省市合作,吸引上海、南京等高品质要素资源向我省辐射;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加速蓝色经济与大湾区的融合接轨,充分利用大湾区高端服务平台,推动海洋科技应用、海洋生物研发等技术产品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