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81岁林寅之《老虎磨牙文集》获央视资料馆等收藏

2020-10-16 14:2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8066)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夏楠

在青岛9中120年校庆上,81岁的老人林寅之作为1960届校友向母校捐赠了自己的著作《老虎磨牙文集》,引发关注。热爱音乐的林寅之几十年来专注在做着音乐、尤其是青岛音乐的研究,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笔耕不辍,《老虎磨牙文集》就是林寅之去年刚刚出版的音乐理论作品,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部青岛音乐史,“涉及青岛300多位音乐工作者”,近期这部作品被央视资料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岛图书馆等多个单位收藏。近日记者在林寅之的家中采访了这位“青岛音乐界的活化石”,进一步了解了他跌宕起伏的传奇艺术人生。

为没有专业音乐高校学历遗憾

林寅之退休之前的工作经历看起来并不复杂,从最初的音乐干部,到后来的李沧文化馆馆长,林寅之一直在李沧区文化馆(原为沧口文化馆)工作,想象不到的是,这位在业界闻名的音乐理论家,竟然没有音乐专业的高校学历。采访中谈及此,林寅之还是倍感遗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不得不与专业艺术院校失之交臂。但林寅之对音乐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林寅之从小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领悟力。1950年,11岁的林寅之随父母从青岛回栖霞老家文石村,在农村生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有一天林寅之到邻村赶集,看到一个男青年在拉胡琴,“原来有这么美的曲子,有这么好听的琴声”。他非常羡慕,也特别想拥有一把胡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真的自己动手做了一把。“到处找合适的竹子做琴杆琴筒,去捉蛤蟆剥皮蒙琴筒,偷偷拽下骡子尾做琴弓,还真鼓捣出来了……”后来,看他如此痴迷拉琴,母亲就给他买了一把真正的胡琴,“正是这把二胡,带领我走上了音乐道路。 ”

1957年,林寅之升入青岛九中高中,被任命为雅乐队队长兼指挥,第一次登台指挥乐队,演奏了聂耳的《金蛇狂舞》。即便没有在音乐高校深造,林寅之的音乐天赋也没有被淹没,工作之后他向国内著名的音乐大师们请教、学习,在上海,林寅之拜上海电影制片厂交响乐团老指挥家陈传熙为师。在北京,请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黄飞立教授上课。

排演协奏曲《黄河》青岛音乐界引起轰动

有一天学校突然通知林寅之参加考试,在被录取后他接到了一个选择,青岛市歌舞团或青岛市群众艺术馆,最后他选择了后者,1962年又来到沧口文化馆,在这里林寅之从音乐干部、文艺组长、副馆长、馆长,直到1999年退休。

在基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后,林寅之就把对音乐的热爱全部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着手组建了由30人组成的中型民族乐队和六十人组成的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这两支乐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岛有着极为响亮的名头,每当部队文工团到青岛招生,市文化局首先介绍他们来他们沧口文化馆乐队选人。1973年,林寅之指挥沧口文化馆管弦乐队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演奏崔世光、王凤鐄。这是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山东省的首演,在青岛音乐界引起了极大地轰动,并载入了《音乐之岛》。

四十多年来,林寅之的足迹遍及青岛各大舞台和许多公园,演奏过的中、西乐队总谱,摞起来足有一米高。除了组织乐队,林寅之还下功夫培养音乐人才,他说,“我没有机会成为专业指挥,但欣慰的是,曾经在沧口文化馆乐队活动过的年轻人圆了我的指挥梦,像海信交响乐团的一级指挥李宏茂,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李建文,青岛奥帆基地管乐队的指挥的邹国斌……”

十年搜寻34个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

在指挥乐队排练的过程中,林寅之深入研究音乐理论,出版了多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音乐专著。最早在指挥民族乐队的排练时,他发现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版本并不统一,就用将近10年的时间去搜寻这首古曲的“34个版本”,“从南到北,从专业的艺术院校到民间的收藏家,只要知道一点线索,我都会去找。”最终《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版本集锦与研究》于198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

该书出版后,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林寅之收到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贺信,“国际音乐大师(日)岸边成雄教授在生前年年给我寄明信片,他还专门写信说:‘我真高兴您的集大成,对您的劳作我表示敬意。’”距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30年,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的乔建中仍赞叹不已:“他不仅把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100多年间的34种版本荟萃于册,同时辑录了多种琵琶流派《十面埋伏》的珍贵传谱,绘制了很有学术价值的 ‘中国近现代主要琵琶演奏家师承网络图’。”

为300多位青岛音乐工作者做记录

青岛素有“音乐之岛”的美誉,但青岛音乐及音乐人却没有专门的介绍和汇总研究,新作《老虎磨牙文集》中,林寅之介绍了一大批青岛籍的音乐家以及岛城学子、音乐博士,“涉及青岛300多位音乐工作者”。

在林寅之看来,青岛的音乐氛围特别好,“和其他城市相比,青岛有很多家庭好几代都从事音乐工作。”《老虎磨牙文集》中介绍了青岛籍三代、四代皆有从事音乐工作的家庭,林寅之透露,“比如王重生一家,第一代王宣枕(已过世),第二代王重生(已过世)、王复生(定居美国),第三代王绍麟(定居美国)、李厚信(定居中国香港)、李厚礼,第四代李传韵(定居中国香港)。《老虎磨牙文集》再如陈少伦一家,第一代陈松增在美国养老,第二代陈少伦是上海打击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三代则在美国读音乐学院”。林寅之的小儿子林青也从事音乐工作,现在是北京中国交响乐团钢琴家国交合唱团艺术指导。

《老虎磨牙文集》出版后,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部青岛音乐史,“青岛走出了很多有影响的音乐家,像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李传韵、何子毓,钢琴演奏家崔世光、许可立、刘健,音乐理论家李重光,作业家王世光、吕绍恩,指挥家吴灵芬、齐雅格,不胜枚举。”林寅之透露,青岛籍的音乐家们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从1983年就开始搜集音乐家的资料,去北京等实地采访他们,最重要的是,我还采访或联系了40位青岛籍的音乐博士(包括再读),他们都是青岛音乐的新生力量,是青岛一张靓丽的名片,他们更加与时俱进,有创新意识。”

林寅之透露,最近几年的青岛音乐人开始关注“民乐”,“看现在青岛孩子们的学习就能感受到,学笛子、古筝、二胡的孩子越来越多,传统音乐开始回归,这是非常让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