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开电影灵感之门

2020-10-16 19: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495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边走边寻,太平角,八大关,第三浴场,第二浴场,花石楼,居庸关路14号,公主楼,蝴蝶楼……它们虽在眼前,却也都曾透过银幕传递了近百年,《劫后桃花》《风云儿女》《海上风暴》……

老舍

不知不觉间发现,这几天听的竟是《我这一辈子》!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与青岛有缘,后来改编成了电影。此刻,才真正意识到,青岛与电影的缘分,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城市是天然的摄影棚,还是电影创作的源泉。

老舍文学作品的伟大,不止一次提及。青岛对于他67岁的人生来说,只占据了区区三年的时间。不过,就在这短暂的三年中,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他放下教鞭,潜心写作,据他的夫人胡絜青回忆,在青岛居住时是老舍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时期,在这里,他留下了40多篇作品,其中包括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文博士》、散文《想北平》等代表作。

《我这一辈子》描写旧时代一个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这部京味儿十足的小说,其实与青岛的一位巡警有关。“在山东大学图书馆工作过的曲培谟说,他认识一位在青岛警察局工作的巡官,虽然是警察,却喜欢读文学作品,反复读过老舍的《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崇拜老舍”,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巡警想请曲培谟引荐认识老舍。于是,曲培谟带他到老舍家,老舍好交朋友,与这位巡官聊了很久,引发他原先对北京警察的记忆,于是他着手写一部描写警察的中篇小说,就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这一辈子》,写作当中,“又请曲培谟带他到团岛的警察宿舍去拜访过那位巡官”。老舍写的北京巡警,是受青岛巡警的启发。

多年之后,著名电影演员、无冕影帝石挥很喜欢这部小说,于是在1949年就筹备将其搬上银幕。1950年,由杨柳青编剧,石挥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由文华公司拍摄完毕与观众见面,在《我这一辈子》中,石挥扮演“我”——一个警察,把这个人物从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特征表演得惟妙惟肖,极富人情味,使这个悲剧式人物融入了揶揄和幽默的色彩,余味深长,也展示了石挥的表演才能。

除了老舍以外,还有一位作家视青岛为灵感来源,并将青岛写入作品之中,那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比老舍来青岛的时间要早,不过,和老舍一样,他认为在青岛是他“一生中写作最勤奋的时期”,沈从文在青岛创作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传记文学《从文自传》《记丁玲》《记胡也频》。沈从文酷爱崂山,曾经先后6次游崂山,有一次在山中住了些日子,他认为崂山妇女淳朴,吃苦耐劳,很像自己家乡湘西的妇女。1933年,沈从文酝酿写一部反映湘西女性的小说,脑海中盘桓的却是崂山妇女的形象,此时,他已去了北平,在北平完成了代表作《边城》。抗战胜利后,同样是以拍摄严肃文艺片著称的文华影片公司,决定将《边城》搬上银幕,并从沈从文那里取得电影拍摄权,只是由于战乱,电影几经波折,最后夭折。

接手电影的是青岛演员严峻。严峻去香港后,变身导演,由于对青岛、对崂山都很熟悉,所以对沈从文笔下的人物感到熟悉和亲切,于是1951年他决定拍摄《边城》,定片名为《翠翠》。电影在选角时,还曾起过纠纷,“开始选定林黛饰演翠翠,他自己扮演爷爷,但是影片要拍摄时,又改成由严峻的妻子李丽华扮演翠翠,这让林黛难以接受,甚至自杀,幸好未遂被救活,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后来严峻又改回林黛主演”,鲁海先生说。林黛的努力争取是值得的,她凭借《边城》走红,四度荣获“亚洲影后”。

而青岛也多次成为电影的主角,如洪深根据自身经历编剧的《劫后桃花》,还有讲述青岛木器厂徐呈龙事迹的《敢想敢做的人》,影片的大部分演员由青岛市话剧团演员担任。而评剧演员新凤霞在青岛的遭遇改编成电影《闯江湖》:1944年,新凤霞率班来青岛天成戏院演出,一炮走红。1945年,新凤霞再次来到青岛,恰逢日本投降,社会混乱,戏园子被砸,新凤霞被困在了青岛,卖掉了一批行头,有了钱才离开了青岛。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新凤霞在青岛经历了悲喜人生……

一代代电影,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雕刻了青岛的印记,我们重温电影幕前幕后的故事,读懂这座城市成为电影之都的密码。电影会成为我们的记忆,也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如一部电影,喜怒哀乐,真实上演,一幕一幕,主角是你,是我,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