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用“爱”和“热爱”照亮教育之路 | 文华追光者

2020-10-17 14:52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56553) 扫描到手机

她,耕耘讲坛二十六年,呵护学生从未间断;她,积极深入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她,善于从教学实际中提炼教育心得,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成长成才的学生。她是郑旭,文华小学副校长。

此次专访,是小编第一次见到郑旭,也是小编第一次访问数学老师。与小编既有印象中数学老师的不苟言笑不同,郑旭热情开朗,说起话来笑容满面,就像邻家大姐一样亲切。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上是否也会打破大家的传统认知而别具一格呢?

以理解为前提,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任教时间越长,我越有这样一个感触,作为老师,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会认可你、喜欢你,那教育注定是失败的。”郑旭告诉小编,有时候就孩子教育问题跟家长沟通时,她发现“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在跟孩子沟通时,无意之中说出来的一些话很伤孩子自尊。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把家长说的话当耳旁风,甚至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这时候家长会抱怨说孩子‘难管’,其实是有因果在的。亲子关系如此,师生关系也是如此。”

郑旭说,她始终谨记《立即·学记》中的一句话:“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理解和尊重是接纳的前提,郑旭认为,只有让孩子在真正接纳你、喜欢,才会津津有味地跟你去学习。所以,教学上的得心应手,也一定要以理解和爱为前提。

很多人学生时期都听过“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这类话,但郑旭从来没有说过。“从我当老师那一天起,我就在时刻提醒自己,哪些是自己学生时期被伤到的,我现在就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以数学文化为牵引,引领数学教学

因着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郑旭在教育理念上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认知。“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应该以数学文化为牵引,渗透进日常教学里。”对数学最有发言权的数学家们将自己研究的内容浸润在了自己的人生中,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体验。他们对待数学的态度、行事风格、研究问题的方法等,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数学文化。这是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到的,所以郑旭会在课堂中把这些渗透进来。在她看来,数学的学习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

比如圆周率的概念,书本上只有一句话,但在数学史上,求算π的值是数学上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许多数学家为求算π的值花费了多年的精力,这是一段非常传奇也具有理性精神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是求得了圆周率的七位小数的精确值。他所提出的圆周率的密率,比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早了1000多年。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郑旭给学生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学生通过动手量圆的直径、圆的周长,算出圆周长与直径长之比,发现无论是大圆还是小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接近于3,郑旭再适时介绍圆周率,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计算了解了圆周率的概念,惊叹数学的奥秘,感叹数学家的伟大。讲到这里,圆周率就不再是课本里一个干巴巴的定义了。这些数学家为什么要不停地对这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当学生开始思考这个逐步严谨的过程,就能深刻地领会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以及为了刻画这一内涵的数学语言是多么准确与精致,从而有机会经历和数学家一样的思考过程。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那些我们希望能从数学学科中让孩子积累出的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能力,也都来源于这个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在感悟基础上模仿、体验,再到后来的尝试、发展,这才是真正需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亲历的。否则,数学便只剩下技巧。

“我们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现在很多人喜欢把数学结论化、口诀化,程式化,让学习成为了一件‘体力活’,这有点南辕北辙。”郑旭不无惋惜地说。

以卓越为起点,严于律己勇攀教育阶梯

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获一等奖,先后在省、市、区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观摩课......自1994年从教以来,郑旭勤恳教学,屡获佳绩。教学之余,她积极深入教育理论研究,勤于笔耕,撰写的文章在《小学数学教育》《山东省创新教育》《中学校长》等期刊上发表。

多年的教学经历磨练了郑旭的细心和耐心,为她后来走上管理岗位做了积累和铺垫。2008年,除教学之外,郑旭还负责了教导处的工作,这给了她更高的视野来思考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心成长的人,2016年,凭借着多年出色的教学与管理经验,郑旭来到文华小学任教并担任副校长,负责教学、校务、课程建设、学部管理及家委会等工作。

责任越大,她更加严于律己。近几年,郑旭在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对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有效渗透,善于把握所教内容的理性本质,从学生心理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学习魅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初步形成了朴实、自然、富有探究味道的教学特色。

“之前作为老师,我影响到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现在,我的一些教育理念、方法可以影响到更多孩子。”数学学科是郑旭的本职学科,此外她还参与了学校的全学科建设。为做好全学科建设,她逐渐涉猎更多教育内容,学习多个国家的相关课程,借鉴性地为己所用。2016年,郑旭创新地提出了分层测评的概念,即把期末测评试卷分为A、B、C三个档次,所有学生先完成基础测评A卷,再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B卷和C卷,这样学生的目标更明确了,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问老师,“这样的题是B的难度还是C的难度”,学生自己找题做,老师下课是不能正常走出教室的,经常被学生“劫”住,问自己找的题这样做对不对,全校形成了“我要学”的良好样态。后来,这一做法被众多学校效仿。

以担当为己任,帮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在帮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郑旭格外有耐心,也非常有信心。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课堂管理,需要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把自己的教学融入之中。”郑旭告诉小编,青年教师刚任教时,在课堂管理方面有待提升,是需要下大功夫的。”“好在我们的老师都热情满满,能干,肯干,成长特别快!”说到这里,郑旭露出了大大的笑容,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郑旭的带领下,帮扶工作一步步展开。“帮扶工作主要围绕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展开,还包括学校管理、活动组织、特色创建等方面的内容。帮扶团队制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通过一对一指导、听课、评课、示范课以及校级公开课等方式,努力帮助青年老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最大程度地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展示出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青年教师获得最大帮助。”郑旭耐心地向小编介绍她负责的帮扶工作,她说,自己对青年教师的建议就是“多翻翻,多看看,多接触,多总结”。

采访终了,小编才明白为什么郑旭被很多人称为“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不仅仅因为她在面对学生和同事的时候的豁达开朗,更因为她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数学文化的渗透。讲到数学,郑旭的脸上总是无限的神往和笃定,正如她自己所说“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有一份责任感,让孩子领会这个学科的伟大精神,让他们以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获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