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汤以工程兵身份赴朝鲜修路架桥 眼受伤硬扛致视力受损

2020-10-20 07:46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07889) 扫描到手机

程明汤讲述入朝经历。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在我的一生中,永远忘不了1953年9月到1954年10月这段抗美援朝的日子。”初见程明汤老人,他在朝鲜负伤的眼睛虽已不能视,但当提起参与抗美援朝的那段日子,老人的眼睛却似闪着光芒。

1953年,程明汤从军事学校毕业不久,就踏上抗美援朝征程。当时,他所在的军事学校里有三名军事工程相关专业学生一起被选中奔赴朝鲜,程明汤就是其中之一。隔江叹废墟、部队睡上地暖房、与朝鲜人民同吃住……近日,已经92岁高龄的程明汤向本报记者聊起了他赴朝鲜一年中的所见所闻。

到朝鲜去的都是“最可爱的人”,谁不愿意到朝鲜去呢?在部队我是班长,当然就得选我去朝鲜。

那时候,每天忙着去工作、去架桥修路,哪有考虑过年不过年,平时怎么干就怎么干,平时怎么吃就怎么吃。

在朝鲜看到战争的洗礼和朝鲜人民生活的艰苦,回国之后就觉得祖国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让人感受到祖国和平的来之不易。

——抗美援朝老兵程明汤

得知将去援朝

高兴得跳起来

92岁的程明汤,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1949年9月自愿入伍。1953年,程明汤作为工程兵奔赴朝鲜。

“当年一听到自己被分配到朝鲜,高兴得几乎都跳起来,到朝鲜去的都是‘最可爱的人’,谁不愿意到朝鲜去呢?”程明汤拉了拉衣领,就像在系军装风纪扣:“在部队我是班长,当然就得选我去朝鲜。”

据程明汤回忆,初到鸭绿江畔隔岸相望,对面的朝鲜新义州已被炸得体无完肤,只有一个大烟囱突兀地伫立在江岸。这一幕深深地印在程明汤心中,他流着眼泪写下一首诗:“隔江相望新义州,战争创伤心难受,触目惊心泪两流……”程明汤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朝鲜重建。

怀揣着这样一份热情,程明汤和战友们登上过江的火车。进入朝鲜境内之后,他看到铁道两旁尽是弹坑,这些痕迹清晰地显示出战争的创伤。“我们的工作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程明汤再次拉着“风纪扣”说道,这就是当时工程兵的责任和使命。

据程明汤回忆,当时的朝鲜,大多数道路都被战争破坏了。当时他所在部队有些战士特别勇敢,有一次看到被炸毁的道路旁有沙石堆积,抄起兵工铲就冲上去刨,以便迅速地修复道路。也是在这条道路上,有战士施工当中发生意外牺牲,程明汤虽没有亲眼目睹,但他事后看到战友牺牲的地方还有血迹。

搭桥眼睛受伤

隐瞒继续工作

程明汤眼睛受伤,发生在朝鲜木古里(音)河上搭桥的时候。当时,木古里河上一座桥被炸坏,程明汤在部队专管军事工程桥梁,他就带领战友们前去抢修。

施工过程中,程明汤上桥检查,战士们扛着桥板走在他前面,可能前面铺设桥板施工不顺利,战士们突然停了下来,他没有防备还继续往前走,前面的板子角就戳到左眼上。意外发生后,其他人赶紧把程明汤扶下桥,送到部队卫生所。

据程明汤回忆,他当时忍着剧痛还在想“我别不能工作了呀”,心里不断安慰自己“不能不能,只要看看还可以我就继续工作”。后来经过检查,程明汤的左眼视力已经受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受伤的左眼逐渐影响到右眼。

程明汤感受到变化后非常担心,想去部队卫生所看眼睛,但是又怕去看的结果不太好,到时候医生会建议他提前回国。据程明汤回忆,那时候很多战友有点伤病或不舒服,医生会建议回国治疗,但大家都扛着不愿意回国,想再多做一些贡献。

最终,程明汤尽管眼睛受伤,依然隐瞒病情坚持待在部队工作,直到1954年10月份跟所在部队一起回国。由于视力持续下降,程明汤退休之前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

自带口粮借宿

和老乡同炕睡

程明汤告诉记者,在朝鲜时生活很艰苦,吃的多是大锅煮高粱米,有时还吃不太饱,连1954年春节也不例外。“那时候,每天忙着去工作、去架桥修路,哪有考虑过年不过年,平时怎么干就怎么干,平时怎么吃就怎么吃。”程明汤回忆道。

朝鲜的冬天气温很低,据他估计当年应该能达到-30℃。程明汤也算是江南人,但他面对低温根本不在乎,天很冷的时候照样施工。“在援朝的那个冬天,部队驻扎在木古里,所住房子都是部队自己修的。房子修建时在地下挖了些迂回的烟沟,上面再铺平地面,有人在沟口烧火,热烟会通过烟沟给屋内加热,在屋里根本感觉不到冷。想来这种地下有‘暖气’的房子,应该就跟现在人们最喜欢的‘地暖房’差不多了。”程明汤回忆道。

在朝鲜时,程明汤和战友们有时会被外派执行任务,如果当天回不到营地,晚上他们就带着口粮住在当地老乡家里。据他回忆,在朝鲜老乡家借宿的时候,当地人全家老小住在同一个屋子的大炕上,老乡们睡一边,三个志愿军战士睡另一边,老乡全家都很放心和志愿军战士睡在一个炕上。

在程明汤印象里,朝鲜的房子都是窗户大、屋子小,锅很大、锅台小,炕很大,房子还比较矮。有一次,程明汤住在当地老乡家里,半夜出去上厕所,回来时由于分不清门窗,找了半天才进去,算是一件趣事。当年架桥受伤的木古里河,在程明汤印象里山水秀丽,有次他去崂山北九水玩,还跟同行的人说,这不是到了朝鲜了嘛!当年他不仅在木古里河上修好了桥,更是把那些美景永远刻在了脑海里。

多次获得表彰

感叹和平不易

1954年入秋,另一支部队来到程明汤所在部队驻扎的地方,准备与他们进行换防交接,这也意味着他们马上就要踏上回国的路程。新来的部队因为去的时候带了一些物资,在饮食供应上比较丰富。

据程明汤回忆,在朝鲜的这一年中,平时新鲜蔬菜很难见到,肉类就更难吃到,偶尔情况下能吃到粉末状的鸡蛋罐头。部队要回国之前那个晚上,餐桌上摆得满满的鸡鱼肉蛋,各种蔬菜也很丰富,他们终于能美餐一顿。那天的欢聚,恰似是给程明汤和他所在部队的援朝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朝鲜看到战争的洗礼和朝鲜人民生活的艰苦,回国之后就觉得祖国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程明汤感慨,这也更让他感受到祖国和平的来之不易。

程明汤入朝前,曾在1952年10月1日参加天安门阅兵,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在朝鲜期间,程明汤获得朝鲜颁发的和平万岁纪念章。1959年,程明汤又参加了首都军事博物馆的建设,并被授予纪念章。上世纪60年代初,程明汤参加了百年不遇的保卫天津抗洪抢险,在部队指挥部工作。期间部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泄洪,确保天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回国工作期间,程明汤按部队安排变换过多个单位,受到部队多次通报表扬。后来程明汤因伤取得残疾证,他把它当成一种荣誉。程明汤告诉记者,这个残疾证就是他去朝鲜的见证,而每个月还发伤残补助也让老人有些受宠若惊。

程明汤表示,他于1980年退休之后,平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现在眼睛看不见了,每天就是听听广播,“我喜欢听军事频道、社会新闻、健康养生什么的。”程明汤说,无论是工作经历还是退休之后的生活,他都很满意,他感觉这一辈子过得很愉快、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