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地质工作50年的他退而不休, 科研当成终生事业

2020-10-24 08:38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39355) 扫描到手机

虽已近耄耋之年,但刘守全投身科研的热情历久弥坚。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我这一辈子因为工作使然,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用余下时间,继续躬身做科研,跟年轻人多交流。”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原所长刘守全从事地质工作50年,其中40年从事了海洋地质工作,也见证了这所国家研究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41年的发展历程。

虽然已退休14年,但他仍愿意为科学研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他所说,“老年人活的是一种心态,要学会自得其乐”,他就是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生的事业,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年过七旬仍参加野外考察

刘守全是威海人,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但科研之心历久弥坚,作为海洋地质研究所的老所长,刘守全曾主持海地所工作达15年,是历任所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对海洋地质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使得他即使退休了仍有不舍,参与立项咨询和成果评审验收是他为科研工作贡献智力的常态。

10月21日,在其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刘守全,他体形微胖、满头白发,虽然已经76岁,但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说到兴起时还会手舞足蹈,谈到科研工作更是眉飞色舞。

与刘守全共事10年的窦衍光是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员,“我来所里时刘所已经退休了,由于他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评审专家,在海岸带地质调查、基础地质调查、水合物地质勘查等方面非常权威,所以就一直留在所里,作为我们的‘智囊’,也是我们所的一个‘宝贝’。”窦衍光说。

所里研究海岸带环境变迁的张道来对刘守全躬身科研的热情印象深刻。“前年8月份,我们一起到浙江温州乐清湾西门岛,考察人工引种红树林对当地滨海环境的影响。”张道来回忆,他们需要穿着橡胶防水连体衣进入红树林湿地,当时天气炎热,淤泥没过小腿,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但刘守全丝毫没有退缩,戴着草帽、穿着连体衣,采集海泥样品、现场观测,在淤泥里一站就是2个小时,豆大的汗珠挂满额头,等到岸边时早已汗流浃背。在野外考察的3天,刘守全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但依然自得其乐。“像这样的野外考察,刘所长每年估计有近10次。”张道来说道。

结缘青岛,建设青岛

在他办公室内,有一本崭新的图集——《青岛市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这项在今年9月底刚刚完成成果移交的项目,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青岛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合作历时三年完成的全市首次系统性地下空间大扫描;也是目前青岛市系统性最强、内容最全、精度最高的地质调查工作。刘守全作为项目的咨询专家,多次参与项目的立项评审、现场验收、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等工作。

作为中央驻青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除了承担国家的任务之外,还积极为青岛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大到城市公共建设,如胶州湾大桥工程、海底隧道工程、煤制气二期工程的地质勘查,小到居民小区的地质调查,其基础勘查和评价工作,都有我们的贡献。我们既与青岛结缘,就要热爱青岛,建设青岛。”刘守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