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一头扎进“江湖”中,随师创办国术馆

2020-10-25 16: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353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来到青岛避暑,本想“第一当收敛精神,第二当整理思想,第三才是游山玩水”,结果,他发现“在东亚,没有一处避暑区赶得上青岛的”,于是游山玩水,觥筹交错,把其他的想法都扔到了九霄云外,在青岛没写几个字,倒是留下不少趣闻轶事。在青岛期间,他曾到青岛国术馆参观,并为全国著名女剑客栾秀云题诗:“堂堂国士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青岛国术馆是什么地方,为何会吸引郁达夫前往?

1929年,高作霖有了新工作——青岛国术馆教习。

1897年,德国入侵青岛这一年,高作霖出生在淄川区杨寨镇(今双杨镇)月庄村,日本侵占青岛这一年,17岁的高作霖从家乡到济南谋生。他在戴家丝厂打工时,拜桑蚕农林学院的两位武术教师毕凤亭和杨廷岳为师,学习摔跤、拳术和器械。就是这两位教师,让高作霖踏进了武术的“江湖”。

1917年,马良在济南发起成立了“山东省武术传习所”,著名的武术高手韩愧生、常炳章、陆加灿、李传中、杨明斋等在此任教,而杨明斋是杨廷岳的弟弟,山东平度人,以“拳走曲线,曲中求直”的孙膑拳蜚声武林,在两位恩师的介绍下,高作霖正式进入传习所学习武术。1922年,山东省武术传习所解散,总教习韩愧生、教习王子平、杨明斋、常秉毅等国内著名武术高手来青岛定居,并于次年成立“国技学社”。高作霖随后来到青岛投奔杨明斋,拜他为终身之师,于是,两人一起见证了青岛武术事业的开启和辉煌。

1929年9月1日,青岛的天气热度未消,“秋老虎”仍旧肆虐。而比天气更热闹的,当属陵县路。这里刚刚举行了一场就职典礼,时任青岛市代理市长吴思豫宣布担任青岛国术馆馆长,郁廷(李郁廷)任副馆长。

翻看旧档案,在吴思豫1929年9月11日签署的训令里,可以看到,这是响应中央国术馆的号召开办的。由于时间仓促,临时借用了陵县路小学作为办公场所。训令中,吴思豫的签名异常潇洒,此时,45岁的他正英气勃发。这名代理市长原籍浙江,5个多月前,他接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来青岛与日本政府交涉决定收回被日本侵占的济南、青岛,并被委以重任。吴思豫接手的是个麻烦的摊子,日本工厂大罢工风潮正盛,吴思豫摁下葫芦起来瓢,到处灭火。两个月的任期,让他焦头烂额。1929年11月11日,青岛特别市市长马福祥走马上任,勾结日本领事,压制迫使工人复工。根据中央国术馆的规定,市长担任国术馆的馆长,马福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二任馆长。

如此看来,青岛国术馆的命运似乎与工人罢工分不开,日后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同样因罢工而引起。

青岛国术馆是青岛第一个官方武术管理研究机构。其成员设董事11人,科员8人,办事员10人,教习若干。青岛国术馆成立后,杨明斋担任教学科科长及孙膑拳总教习。同样是高手的高凤岭担任人事科长,向誉久任秘书,高作霖担任教习。

根据高作霖的回忆,可以看出,当时青岛国术馆的配备人员组成很权威,在当时应该享有一定的声誉。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青岛国术馆运用了丰富的宣传策略:1930年3月1日,《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月刊》出版,提出了“用国术的刀剑,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用国术的枪棍,打倒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1931年6月,举行声势浩大的“青岛国术游艺比试大会”,并发布特刊。此举目的很简单:筹钱!因为此时的青岛国术馆到处借场地,借陵县路办公,借齐燕会馆举行活动,借第四公园作为民众国术练习场所,如同没有根基的浮萍,只能四处寻找展示场所。为了能够有自己的办公和训练场地,青岛国术馆便想到了用比试大会筹措资金的方法。高作霖没有经历青岛国术馆办游艺比试大会,因为1930年,他就调到济南,1933年,才接杨明斋来信回到青岛国术馆任教,“代教市政府的武术爱好者”。

而在这期间,随着市长走马观灯地轮换,青岛国术馆馆长也不停地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