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汉带着残疾儿扫大街,老伴重病、孙子两次手术,一群热心人出手相助

2020-11-01 21:4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0615)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在青岛游人如织的沿海街头,有一对特殊的环卫工父子,他们是来自日照的丁兆永和丁明杰。父亲丁兆永来青岛已经干了17年的环卫工,儿媳妇离家出走后,因精神有问题,儿子丁明杰也跟着父亲当环卫工15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丁兆永年纪越来越大,但看着年幼的孙子,残疾的儿子和身体每况愈下的老伴,他只能强撑着坚持下去。得知这一特殊家庭的情况,在过去的几年中,周边邻居们、丁兆永孙子所在的幼儿园、小学等纷纷献出爱心。在此,丁兆永借助媒体向各位好心人道一声谢谢。

六旬老父带残疾儿扫大街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年逾六旬的丁兆永数次落泪,令人异常揪心。

今年65岁的丁兆永来自日照莒县龙山镇崔家官庄,自从十多年前来到青岛后,一直从事环卫工的工作。儿子丁明杰智力残疾,也一直跟着父亲扫大街。“我儿子是三级智力残疾。他从小脑子不好,记忆力不行,反应也迟钝,上过几年学,但认识不了几个字,现在手机都用不好。”丁兆永说,2004年他和妻子来青打工,就一直带着儿子,寸步不离。后来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丁兆永和老伴将本就不多的积蓄全部花光,但孙子出生一年,儿媳就离开了,之后一直没有回来。

为了生活方便,一家人一直租住在青岛。看着年幼的孙子和智力残疾的儿子,丁兆永和老伴既心急又无奈,他只能用年迈的身躯撑起这个家。11月1日下午,半岛记者在青岛海底世界附近看到,父子俩正在路边打扫卫生,他们仔细地将落叶等垃圾扫起来。丁明杰干活时认真,说话很少,但是对于父亲的“指示”和招呼能够及时反应,爷俩很有默契。据了解,父子俩这样搭档干活,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之前我们是分开干的,后来一个现在退休了的老经理,把我们爷俩调到了一起,离着近一点好,这样我们还能有个照应。”丁兆永说。

除了儿子,丁兆永谈得更多的,是自己上二年级的孙子小杰(化名)。“我们一家人不识字,孩子现在上学,学习上我们一点忙都帮不上,对不起孩子。”提到孙子,丁兆永眼眶红了。

老伴病情是“秘密”,孙子手术两次

11月1日下午5时30分,半岛记者来到金口一路30号丁兆永的“家”。这个“家”是居民楼后的一处小平房,房前的空地摆放着几件杂物。进入房间,里面的光线较暗,房内共有三个小房间,一个房间内包含厨房和小卫生间,另外两个房间是卧室,老两口住在外面的一张旧木床上,小杰和爸爸住在里面的房间,父子俩一人一个床,其中小杰睡的是一个很旧的上下铺床的下铺。“本来我老母亲也在这里住,但是90岁的老母亲今年不在了,现在我们一家四口住在这里。”因房内空间太小,交谈期间,丁兆永因无法给记者找个“合适”的座位,不时地表示歉意。

在丁兆永和老伴的床头上,放着一大摞病历。看到记者到来,丁兆永的老伴柳凤臻扶着床沿,艰难地起身打招呼。“我眼睛不好,之前做过手术,现在眼睛又坏了。我的腰也有病,这两年变得更严重了,出门都费劲。”柳凤臻说。2015年前后,她的眼睛得病,肿得睁不开,后来住院做了手术后才慢慢恢复,住院期间,老伴和儿子每天扫马路,她曾缠着绷带在病房里照顾孙子小杰。

在老伴介绍自己病情时,丁兆永强忍着泪水,把记者叫到了屋外,告诉了记者老伴病情的“秘密”。“之前她的眼睛动过手术,现在又严重了,之前去医院检查,一瓶药就700多,我们这个家庭承受不了,如果这样下去,以后眼结膜可能破裂,就看不到东西了。她的腰椎间盘突出了好几节,其中两节裂了,医生如果治疗会花很多钱。我家的情况这样,根本承受不了,用咱农村的话说,以后可能就瘫了。”说着这些,丁兆永又一次落泪。

“叔叔好!”看到记者在采访,从外面回来的小杰礼貌地打起了招呼。尽管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但是小杰和其他孩子一样,脸上满是天真和活泼,似乎并没有被家庭的困难“困扰”。“孩子眼睛斜视导致脖子有点歪,一岁的时候做过一次手术,去年又做了一次,这么小的孩子早这么大罪,我们大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丁兆永说。记者注意到,经过治疗,小杰看上去已经和正常孩子一样。

众人爱心温暖一家人

“这是老师给我的书包和衣服,这件羽绒服好看,过几天就能穿了。”小杰拿出几包衣物,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小杰所说的老师,是他曾经就读的贵州路幼儿园的老师。据介绍,小杰之前上幼儿园时,别的小朋友穿的都是新衣服,只有小杰穿得不一样,老师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之后便时常给小杰送衣服和学习用品等。“孩子上小学后,幼儿园老师还时不时地来看孩子。”丁兆永说,现在孙子在定陶路小学上二年级,学校得知情况后,为小杰免去午餐费,“这些老师都很好”。

”看到我家这种情况后,房东给我们免了一些房租,这减少了我们一笔不小的花销。孩子的衣服,还有很多是街坊邻居们送的,有的好心人不仅送了衣服,还送来了一些孩子的玩具,”柳凤臻说。丁兆永告诉记者,去年孩子做手术时,身上只有6000元,但是治疗需要一万元左右,得知情况后,医生为他们免了一部分费用,还有邻居捐款,最后他们自己只花了2000多元。

 “这家人的情况太特殊了,邻居们都很受触动,我们提供的也都是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这家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更多的好心人能够向他们伸出援手。”热心市民宋先生说。多位热心邻居表示,丁兆永年纪越来越大,希望他将来能有一个更轻松的工作,也方便兼顾家庭。目前,宋先生等人正在帮他打听这方面的工作。

一家人希望借本报致谢

    “孙子是我们一家人的希望,虽然有点内向,但是身体很正常。我们大人无所谓,只要孩子能长大成人,能自食其力,我们就满足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孙子,儿子这样,我尽量多养几年。”丁兆永说,他和儿子每月工资加起来有4000元左右,虽然能维持一家四口人的温饱,但是老伴生病、孙子上学,加上一些其他的生活支出,经济上还是很拮据。

据了解,丁明杰是丁兆永的二儿子,他的大儿子在老家务农,家境并不富裕。去年,丁兆永回到老家向村委求助,村里为小杰办理了低保,每月360元,而且每年会有一部分助学金,这也让丁兆永的压力小了一些。

“我在青岛干了快二十年的环卫工,环卫工人的待遇也越来越好,逢年过节也发一些福利。虽然我是日照人,但我心里自己也算半个青岛人。现在我还能干得动,有个工作能挣钱我就挺知足,看着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马路,我心里也很踏实。”丁兆永说,青岛这么多好心人向他们伸出援手,这也让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依旧充满希望,“希望借助咱们媒体向青岛的好心人说一声谢谢。”

采访临近结束时,丁兆永重新拿起盆子中一包打开的面条,“今晚上我们吃面条,儿子一会就回来了,早吃了饭早休息,明天星期一,孩子又要上学了,我们也还得继续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