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好人:一粥唤善念一画慰平生 秦国云投身慈善28年捐款近500万元

2020-11-11 20:1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255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在满屋子的证书奖杯中,秦国云最近特意摆放了一幅画。绘画的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一年级学生,“全家福”的画面中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位浓眉毛的“爷爷”秦国云。对秦国云来说,这幅画给他带来的感动“足慰平生”。11日,记者了解到,投身慈善公益28年来,55岁的秦国云已捐出近500万元善款做慈善,全家人都成了他队友,帮助过的困难群体不计其数。而“唤醒”他内心这份善念的,是一碗小米粥、一碗红糖水。

今年中秋节前,秦国云为南寨社区结对帮扶的10户困难家庭老人准备了节日礼物

感恩

感念一碗粥恩情,敬老行善28年

秦国云的公益慈善之路,要从28年前算起。1993年,不安于贫困生活的秦国云和妻子开起了一个日用百货小商店,隔三差五都要凌晨骑着自行车,从老家惜福镇赶到市区的利津路批发市场采购日用品,“当时白手起家,手里没有钱,每次进货就只有30块钱,全部买了小商品,剩不下多余的钱吃饭了。”秦国云回忆,有一天,他进完货返回途中,因为饥饿难耐,眼前突然一黑,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

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赶忙跑过来扶秦国云坐起来,问清缘由后,老人让他坐在原地别动,“没多时老人就又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碗,一个装着小米粥,一个装着红糖水……”回忆此景,尽管已经过去了近30年,秦国云还是红了眼眶。他哽咽着说,在当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小米粥、红糖水是“坐月子”才能吃到的“高标准”,而这位陌生的老人竟对一位陌生人如此慷慨热心,让他铭记一生。遗憾的是,当时精神恍惚的秦国云没有记下老人的姓名和家庭地址,等收拾完散落一地的物品,老人已经离开,他只记得老人的耳朵下方有颗痣。

“后来我用尽了各种办法想找到这位老人,当面向她回报救命之恩,还想认她做我的干娘,但很可惜没有找到。”秦国云说,之后他带着这份遗憾,决定把老人的热心传递下去,便在当初被老人救助的街道周边捐助了10户困难家庭,给每户家庭送去了600元的爱心物资。“我心里觉得,多帮扶一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就少一分未能找到救命恩人的遗憾。”秦国云说。

在城阳的南寨社区,秦国云还认了10户生活困难的老人做“亲戚”,每年中秋、春节都会带着爱心物资去看望他们,至今已经坚持了17年。今年中秋节,秦国云将米、面、鱼、油等爱心物资打包装车,给老人一户户送到家里,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在93岁的老人孙玉志家里,当看到老太太躺在床上休息,秦国云没有打扰她,悄声进去看望了一眼,给老人掖了掖被角就离开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虽然没大有文化,但这个道理我打小就记在了心里。”秦国云说。

今年中秋节,秦国云(右一)连续第17年来到城阳南寨社区,为结对帮扶的困难老人家庭送去中秋礼物和慰问

今年中秋节,秦国云(右一)连续第17年来到城阳南寨社区,为结对帮扶的困难老人家庭送去中秋礼物和慰问

爱心

为教育支出,花再多钱也甘心

除了敬老扶老,秦国云多年来还有一个情结,那就是捐助教育。1993年,秦国云老家惜福镇的小学建成开学,创业之初的他从仅有的13000元积蓄中拿出10000元捐给了学校。当拎着一沓沓整齐的10元面额“大团结”现金赶到学校时,在场的人都吃惊得瞪大了眼睛。“我只有小学学历,年轻时一路打拼至今,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捐资助学办教育,我从来没心疼过花钱。”秦国云说。

在秦国云的办公室隔壁,有一间专门的屋子被用来存放证书,一排排的证书、奖杯展示着他这些年的慈善“成绩”。秦国云说,这些证书和奖杯在他看来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爱心故事,能证明他这些年是怎么一路走来的。记者观察发现,这些证书和奖杯中,有很多就与捐资助学有关。其中一个写着“捐资助学 泽惠后人”的证书秦国云格外珍视,“当时我捐助了3个大学生,上马、红岛和胶州各一个,都是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当时一年给一个孩子5000元助学金,直到他们完成学业。”秦国云说,虽然他是在帮助这些孩子,但他的收获不比孩子们小。

从证书上的这八个字里,秦国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2010年,他在城阳惜福镇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几年后又在夏庄开办了一家分园,接收了周边数百名孩子入园就读。“开办学校不是为了挣钱,相反,这些年学校一直不赚钱。”秦国云说。原来,在这两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幼儿园里,免费接收了十几名家庭困难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不仅对这些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还提供午餐。秦国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按照每个孩子一年入园费用一万元左右计算,这十年来,他为这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就节省出了上百万元的支出。虽然是“赔本买卖”,但他却感觉很安心,很有成就感,“为教育支出,花再多钱也甘心。”秦国云说。

感动

自闭症孩子送的一幅画“足慰平生”

除了这些孩子外,秦国云的幼儿园里还有十几位特殊的孩子,他们是“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这些年做慈善,我帮助过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深刻了解他们的艰难和痛苦,所以我就敞开校门,让这些孩子能跟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玩耍,在同龄人的影响下,帮助他们康复训练,回归正常生活。”秦国云说,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名叫“亮亮”(化名)的自闭症孩子让他印象格外深刻。“孩子刚上一年级,在绘画作业中画了一家人的画像,除了爸爸妈妈外,旁边还画了个浓眉毛的‘爷爷’,那就是我。”秦国云笑着说,这幅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感动,“甚至可以用‘足慰平生’来形容我的感受了,这些年的慈善没有白做。”为此,他特意把这幅画摆放进了荣誉室显眼的位置。

“这个孩子的老家是外地的,当时孩子父母听说我的幼儿园可以接收自闭症孩子一起读书,就带着孩子来到了城阳,想要给孩子报名入园。”秦国云介绍,他经了解孩子母亲杨女士得知,为了给亮亮治疗康复,多年来,一家人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实在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进入到特教机构做康复治疗。看着孩子单纯的眼神,看到孩子母亲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秦国云当即同意孩子入园上学,并免除了孩子的费用。不仅如此,为了方便杨女士照顾儿子,秦国云还给她在幼儿园提供了一份工作,让全家能有维持生活的收入。

“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秦爷爷’,现在孩子已经从幼儿园毕业,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读书了,状态也非常好,在学校里没人把他当成特殊的孩子对待。”杨女士感激地说,亮亮能一步一步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上,离不开秦国云的慷慨相助,“好人有好报,我在幼儿园会精心照顾好其他孩子,这样才能回报他。”杨女士说。

接力

一人做慈善,全家当队友

当年从老人手中接过一碗雪中送炭的小米粥、红糖水,秦国云也接下了将爱散播的爱心接力棒。投身慈善公益28年来,秦国云为洪灾、地震、助学、敬老等捐出的善款已近500万元,55岁的他仍饱有一腔公益热忱。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捐出万贯家财的秦国云一家,至今仍住在狭窄小巷的四间平房小院里,面对别人的种种不解,秦国云一家显得很坦然。“与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相比,今天的生活非常好了,只要心里有爱,只要心里装着更多的困难群体,住不住楼房不重要!”秦国云的妻子秦菊香说。

多年来,秦国云投身公益慈善,妻子秦菊香、女儿秦燕礼是他坚定的队友,也是他背后最大的支持之一。在秦国云开办的企业、幼儿园里,所有的职工也都主动成为了这个慈善团队的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帮助秦国云在慈善路上走下去。“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停下帮助别人的脚步,把慈善道路坚持走到底。”秦国云说,如今,公益慈善已然成为他的家风,他的爱心接力棒也有了“接班人”,他的女儿秦燕礼在接手管理幼儿园后,继续着公益慈善之路。